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新教师最应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学生,比以往更难管理,更难教育,不要说新教师,就连许多站讲台多年的老教师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都感觉很难自如地驾驭学生,有效调控课堂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一、让学生明白你上课的规则
学生也是“势利眼”,在他们看来,任课老师不比班主任,没有多大权威,因此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千万别直奔主题,第一节课就学新课,倒不如精心设计一堂开场课。打扮得体,精神拦擞,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第一次课就能获得学生的好感。记得有几位年轻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上,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快闪给学生播放,自我介绍搞得别开生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所以每个人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场白、自我介绍。
只让学生感兴趣还不行,更要让他们明白你的课堂的纪律要求。所以第一节课还要给学生“立规矩”。课堂的组织管理必须从一开始就抓紧,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这里我还是主张一开始要从严。当有了更多的经验,了解了学生的时候,才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稍稍放松一些。所以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自己上课的规则,比如上课前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工作,怎么坐,书怎么拿,站起来回答问题姿势怎样?等等一系列的规则,比如第一天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完全安静地坐好了,并好好地看着你的时候才开始讲话,否则千万别开始,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他们保持安静,老师才会开始讲话或者上课。如果有学生随意插话,更要停下来,目视学生,或者严肃地要求学生停止讲话,让学生明白:老师在讲课时,教室内必须保持安静,要有“一鸟入林,百鸟敛声”的意识;包括其他同学发言时,也必须保持安静,如果有不同意见,一定要等老师或者同学说完了,再举手发言。总而言之,必须让学生懂得课堂是讲规则、讲纪律的地方,一切破坏规则、违反纪律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还有训练他们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举手,班级才不会乱哄哄的,可以提醒学生“如果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举手”。
如果老师上课时,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儿、动动同座的衣服、头发等等,老师都视若无睹,不加干涉,学生就会认为这样做老师不反对,渐渐地就会变本加厉,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就会升级,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会频繁发生,到那时再去管理,就非常难了。所以关于课堂管理的起始教育非常重要。
这些规则应该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形成习惯,这样学生一到你的课堂,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鼓励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这样越往后,课堂组织管理越简单,你只需要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就行了。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年轻的老师,很漂亮,也非常有才华,我们都认为她的教学成绩一定也会非常好。没想到的是,她接班不到一个学期,她的学生与她竟然形成了对抗关系,上课故意捣乱,给她的车胎放气,甚至用刀子把电动车的车座划破,到下学期时,课堂上和她顶嘴成为家常便饭,正常的教学都很难进行。后来不得不换了个老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和学生的关系不好,学生不喜欢她。
教学总是在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融洽、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并能调适或消除心理健康问题;冷漠、紧张的课堂人际关系则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久而久之甚至可能造成人格障碍。所以为我们的教学质量考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都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方法很多,这里不再赘述,相信很多老师都讲过了。我只分享一条: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般来说,学生违纪很少是出于故意,大多数是因为缺乏自制力,初一的小孩甚至可能是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也就是因无知而无意犯错。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老师要心存友善,处理时留有余地,讲究策略,而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剑拨弩张,大发其火。有时只需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暗示就可将“捣乱“扼杀在萌芽状态,此时老师就应嘴下留情,得理饶人,小事化了。
三、课堂纪律不理想时的处理方法
音量控场:课堂重点需提高音量,纪律不好可以突然降低音量或者抬高音量,甚至停止授课盯着某个学生不听课的学生。
暂停等待法:课堂纪律不好,可以突然停止讲课,惊动那些违纪的学生,等安静下来再继续。
随机提问法: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警觉和专注。
处置“头羊”法:几乎任何团体都可以找到一个带头者,即便在同一个团体中,因活动性质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带头者。
其实,接班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爱说小话、爱捣乱的常常就是那几个人。所以要想真正管理好课堂,就要找到那些“污染源”。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洞察:哪些学生喜欢起哄?谁喜欢带头?了解在课堂上起哄或者对抗老师行为背后,还要看看是否有人在其中充当教唆和诱导的角色。把“头羊”找出来,把他的“小跟班”找出来,各个击破,就能较好地掌控整个班级的纪律,课堂组织也就容易多了。
最后提醒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惩罚全班学生。
(责任编辑:谢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