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中,我校有幸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慎玉杰校长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洋思中学举行的“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暨颁奖仪式”,聆听了几位教育专家和特色学校的经验介绍,觉得视野开阔了不少,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现梳理整理如下:
一、注重内涵、发展特色是当代学校发展的方向。
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云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宣传推广中国当代学校特色发展经验,探讨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规律,指导和帮助学校打造品牌,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在会上交流的学校中,我感受较深的就是他们能够在学校发展的特殊阶段,能够因地制宜、大胆改革、挖掘教育内涵、走特色发展之路,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浙江上虞教育局在特色学校创建中思路明确、措施得力。一是创新理念,解放全体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善用乡土资源,以回归自然式、学农情景式、人文传承式挖掘特色课程资源;二是巧用民间人才,把专业人才、民间艺人、当代乡贤都请进了校园,给学生作报告、谈成功经验;三是在育人环境优化上下功夫,使学校的教育延伸到了农村、社区、家庭。通过具有传统特色的青瓷文化、孝德文化、乡贤文化内涵挖掘,开发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说说我的好同事”、“夸夸我的好老师”、“谈谈我的教育故事”等一些列载体创新,打造了美好的乡村教育。再如:山东竞业园学校通过“三张牌”打造“四不学校”。三张牌分别是: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网格式点评化评价管理模式,四不是:不考试选拔学生、不订复习资料、不布置课堂之外的作业、不加班加点。尤其是他们学校的“单元整体问题学导”模式课堂体系,完全出自学校老师自己,他们坚持了九年时间去做一件事:课堂改革。真正想做到了用思想打造有品牌的教育,用文化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用激情打造有生命的教育,使学校由弱变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办学内涵与品位提升,成为“济南最好的初中学校”;师资力量逐年增强,成为济阳县域内最具竞争力的教师群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生源优势逐年增大,社会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等无可匹敌。我觉得他们真的是抓住了教育本质,深入挖掘了教学中的几种常见课型,即“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等进行分科研究,每种课型都总结出了课堂教学流程图,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另外还有山东青岛技术开发区初级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翻转课堂、慕课联盟建设等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先进的教学设备了教育理念使我们只能仰面观看;四川巴川实验中学的小班化教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等。
二、深入实践、因地制宜是学校特色发展基础。
本次参会,更有收获的一点是聆听了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这里所谓的精彩,不是指文采飞扬、词语优美,二是立足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即所谓的接地气。一位是陶继新,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曾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他已经成为网上特别引人关注的一个“新闻+专家”型的人物。这次报告的题目是《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他的内容全是他采访过的名校校长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他在报告中提到了22位校长,在这里列举出来也作为以后的参考吧。他们是山东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校长李素香、苏州一中校长周春良、常熟市石梅小学校长顾泳、山东济宁大唐中学校长文开讲、贵州省实验中学校长刘隆华、黑龙江林业局东风小学校长张秀珍、山东幼儿教育集团董事长赵春梅、河北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山东大学附中校长赵勇、山东济南实验中学校长王品木、宁夏固原一中校长薛吉强、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江苏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杭州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崔其升、河北唐山丰润区学校校长张斌利、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汉王小学中心校校长曹玉辉等,还有创建信心教育法的校长韩忠玉、另类校长郑洁、减压盛宴的黄兴力。有句话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人生感悟。通过这些学校的精彩点评与介绍。可以看出陶先生不辞辛苦,走遍大江南北,用自己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去遍访名校、走近名校长,这其中的交流是智者之间的沟通,这之间的沟通是灵性的碰撞,是智慧的闪烁。提供给我们的真是一个人间奇迹和大智大慧。
第二位是应俊峰,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他做的报告题目是《学校特色发展科学化的思考》,主要观点有:“用昨天的理念,今天的知识,培养明天的人才”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千万不能把教学手段、教书作为根本目的,育人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书匠,应把教育看做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一堂好课评价的标准是:看教师的上课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教师的上课能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习:学习什么?不是学习考试知识,应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指标的学习。还有什么是快乐?快乐不是轻松,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成果,教师应及时认可,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老师要注意,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另外,我觉的收获最大的是他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观点,例如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讲的、难点是针对学生讲的,教师在备课是一定要搞清楚以下教学策略: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检查与设疑;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点拨与概括;什么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讨论与交流;什么是教师必须讲的——讲授与阐明;什么是老师讲学生也弄不清楚的——设计实践与活动。最后,他推荐一篇文章《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的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在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第三位是袁振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报告题目《特色学校的核心要素》。他从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四种经济形势讲起,分别阐述了我国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资本经济到现在的知识经济现状,特别强调知识经济时代依赖于人的创造性,转换不成经济的知识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他强调特色学校建设必须注意三个要素,即基础性、全员性、历史性。学校的活动不应是学科知识的延伸。
三、拿来主义、急功近利是学校改革的致命病毒。
通过学习,我们领略了色彩斑斓的学校特色文化,心潮澎湃自不必多言。但此时我想起了当年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倡导过的质疑精神,我相信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艰辛的劳动,可是万事万物都是有个性的,即使是同类,也有橘生淮南淮北的问题。对于教育而言,更是急不得、强求不得,需要细工慢火,环环相扣,层层相接。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坚持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不迷信,坚持从实践中来发展、完善自我的做法,这也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等待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德。教育是良心工程,需要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同成长。教育需要教师要走近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有的只是付出和奉献,如果教师这样去思考,教师就会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自己享受育人的幸福。
时间是短暂的,精神是永恒的,学习是辛苦的,收获是喜悦的。我会带着几分收获,带着几分思考,带着美好记忆,在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也祝愿我们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