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老总结两年参加PISA测试后说,两次PISA测试结果可以印证上海长期以来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对在这座城市中学习的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PISA让上海基础教育在世界教育的坐标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三年中,我们重新审视了上海义务教育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中走均衡优质发展之路的新内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程改革的意义价值;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学校;我们更富勇气地挑战着最难攻克的评价难题。但教育是需要积淀的,重大改革措施由点及面、从单向改革向综合改革的效益产生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考验,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到逐步影响教学方式再到逐步提升教育境界都需要时间和长期艰巨的过程。
今天的学校建得再好,老百姓也不一定认为是好学校。老百姓对基础教育的满意程度并不全在于校舍、设备等硬件的改善,更期待着学校课程改革能深入推进、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能有所改观。
对上海来说,相对以往关注基础教育普及、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形式的发展形态,注重内部结构改善以及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模式,是高位均衡发展的基本形态。
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必须聚焦:更加关注学生和学习经历,更加关注教师和改革自觉,更加关注学校和教育全过程,通过不断的课程改革推进、优化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家长和社会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
(一)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引擎,着力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课程
课程是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总和,是学科、学生、学习、社会的有机整合,支持着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服务着所有的教育对象。从研究学生出发,创设适合学生的课程,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与发展,成为上海在基础教育高位均衡的首要抉择。
上海把“立德树人”作为浸润在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教育境界,把“基于标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减负增效和统整教学时空的重要基础,把“丰富经历”作为体现育人为本、落实素质教育和尊重学生天性的重要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教育教学产生结构性变革。
(二)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教育改革发生的策源地,着力促进学校主动变革
今天的学校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客体,同时也是创造、集聚、运用有效教育资源的主体,不仅是改革的跟随者,更是改革的策划源和实施者。因此,管理重心下移,不断激发学校内在改革的能动性,“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成为当前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教育发展的政策指向。
推动学校主动选择学生喜欢的课程和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不断撬动课堂变革,把研究和了解学生作为核心能力,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学会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动态调适教学目标和策略,实现学与教的变革,改变“没有温度”的课程和“目中无人”的教学。
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在以校长正确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教师们发现并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改进。问题来自于学校和学生,这些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场所在学校,所有研究的成果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以转化和应用,这样的过程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了教研文化,这种在师生教学场景中的校本研修方式正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正在成就我们每一位教师。
(三)充分认识到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着力完善和健全评价制度
评价一直是内涵发展中最硬的骨头。上海构建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绿色指标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又关注学生为学业水平所付出的各种代价;既衡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又衡量体质、品德和创新等能力;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同时也兼顾教师、校长,甚至家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解读和应用这些数据信息来全面客观分析教师和学校现状,并建立从教学到测试到分析到改进的循环过程,促进教师学会运用数据改进教学,实现有针对性地教学改进。目前,绿色指标正在成为上海各区县提升区域教育专业领导力的重要抓手,帮助区教育局通过数据发现优势、查找问题并调整区域教育政策;绿色指标正在成为教研员提升专业指导力的重要手段;绿色指标的实施更有助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
以评价改革为突破,我们正在逐步走向基于证据的决策和研究范式。上海正在筹建教育研究数据库,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数字化,到教材评价数据库,到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库,到学生学业质量的数据库等,并且建立相互的关联,通过这些“大数据”挖掘,来揭示教育的规律和存在的典型问题,以此来推动教育的持续改革。
(四)充分认识到体制机制是教育改革的基础保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在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以促进每一所学校提供优质服务为指向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推进直逼制度层面的改革。对于上海而言,践行“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的先进理念,良好的制度环境成为重要保障。
教育外延规模扩张主要依靠财力、物力、人力得以实现,而内涵发展的核心目标及其要素配置方式决定了与外延规模扩张发展所不同的体制机制运行方式。前者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后者由于基于学校内生的发展、基于公平的卓越发展,因此政府通过价值引领、项目引领,激发学校的内驱力、提升学校自身的领导力并发挥专业机构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力,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升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性。
把学校还给学校,释放校长、教师能量与潜力,推动学校创造、分享改革探索成果。
培育教育中介组织,为学校改革提供有效的服务配送,学校与家庭、社会可以积极互动。
(整理尹老发言,内容基本原版)
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