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济水一中 韩亚丽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1课时
导入语:
同学们,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各省市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河南省中考必考的内容。记叙文常见的考点有哪些呢,我们齐读一遍。(大屏幕显示)河南省中考记叙文多选取文质兼美的记事类文章,有事必要有人,文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也影响启示着每一位考生。纵观我省近年记叙文阅读,从04年的《改变一生的闪念》到12年《桥在水上》每一年都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讨中考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题型归纳:
(一)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的题型有哪些呢?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
2.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人物形象补白(补充、分析人物心理等)。
(二)题型连连看
回顾07年到11年河南省中考记叙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考题,分别属于哪种题型呢?请同学们将中考原题和对应题型连连看。
同学们判断的又快又好,题型基本能分清楚。我们既看到了三种题型的具体提问方式,也可以看出这三种题型在河南中考中都曾出现,对它们的把握也就有必要了,需要如何解答呢?下面我们将一一探讨。
二、方法探讨
(一)题型1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
1、分析形象的角度:
分析人物,首先要知道作者如何塑造了人物。你知道哪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呢?
明确:运用各种描写、巧用写作手法、叙述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这些方法无疑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可以是: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
2.分析角度判断: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语段并思考:分别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①有一天坐在餐桌前,忽然眼前一亮,台布上裂开的大洞没了,细看原来是曾妈妈把中间的破洞剪掉,又将尚未破碎的两头调到中间再缝起来,虽然短了一截儿却还能凑合。陶斯亮(曾妈妈的女儿)有一位台湾朋友来家做客,看看家中陈旧的沙发和摇晃的桌椅,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又发现了这块台布,大为惊讶地说:“没想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这样过日子!”(2011长春《淡定的秋色——曾妈妈的平凡故事》)
分析角度:事件和侧面描写
②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门庭若市,有求她办事的,也有纯粹出于关心的,她一概热情招待。她深知自己曾任组织工作的敏感性。当客人临走时,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2011长春《淡定的秋色——曾妈妈的平凡故事》)
分析角度:动作和神态描写
③……我恍然有悟:这个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在常态生活中,刻意走向平凡,仿佛一池秋水般淡定安详,心清似水,净无杂尘。这位在战争年代百死一生的传奇女性,几乎用她的后半生去执着地迎接一场新的挑战--如何在和平岁月里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2011长春《淡定的秋色——曾妈妈的平凡故事》)
分析角度:作者的叙述评价
④……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
……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2011四川乐山《大医仁心》)
分析角度:欲扬先抑、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时,课件上将最能突出角度的词、句标注出来)
分析形象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突破口,我们可以通过对文中语句的把握确定分析人物的角度。
3.方法探究——找错误
请同学们根据①②③语段思考:你认为下面“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曾妈妈的性格特征”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
错误答案展示:
小气、清廉、热情、高尚
她拼凑旧桌布继续使用。
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门庭若市,有求她办事的,也有纯粹出于关心的,她一概热情招待。
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
学生发言指错
明确错误总结技巧:(1)“小气”是贬义词,不符合文章的主题对曾妈妈的赞美。(2)“高尚”性格特征太笼统不具体。(3)具体内容照抄原文,结合了具体内容但不够简明。(4)整体表述杂乱无条理。
4.方法总结
这一答案的诸多病症我们应该如何一一对症下药,消除病患呢?
把握文章中心,性格特征具体,依据恰当概括,特征依据对应,标序号有条理。
这张药方就是我们解决第1个题型的方法。
5.牛刀小试
你掌握的如何呢?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曾妈妈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1)节俭, 例她拼凑桌布坚持再用;(2)热情,例无论谁来家里她都热情接待;(3)清廉,客人走时她总是婉拒客人的礼物。
小结:有些省市的中考题只要求概括形象,无疑降低了难度,具体的分析过程只需在脑子里完成,直接表述性格特征即可。
(二) 题型2 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描写方法填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体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
正面描写的作用往往直接写出了人物形象的某一特点,侧面描写的作用往往是衬托人物形象的某一特点。
2.真题回放,方法探讨:
实践出真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文段,并完成练习: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2011年福建福州《榜样》)
处划线句子属于 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
生答
参考答案:环境 贫穷落后 立志乡村教育高尚(言之有理均可)
从何处可见乡村的贫穷?又从何处看从峰子的品质?只写“高尚”可以吗,为什么?
结合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判断部分语段的描写方法,但在分析人物特点时必须注意“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中心分析。性格特征仍要做到准确、具体。
表述格式:描写方法+作用(写出或衬托)+性格品质
答题方法:判断描写方法,结合语段全篇,作用写出衬托,特征具体明确。
3.牛刀小试
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2011·滨州·《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3分)
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②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③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严重(1分)。为下文“我”背父亲做了铺垫(1分)。(或照应上文父亲说自己腿疼要去看病。)
生展示 师点评
练习2.(2011·宿迁·《拔下钥匙》)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①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②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③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④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⑤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⑥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参考答案 用短句(1分)和动作描写(1分),突出形势紧迫(1分),表现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照应题目(1分)。
生展示 师点评:回答要全面,结合上下文。
三、课堂总结
老师向来认为,语文,尤其是大家认为最容易丢分的阅读理解也是有答题的规律的,只是语文的规律相对灵活,再加上更为灵活的阅读内容和提问方式增加了我们得分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希望同学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练习巩固,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祝愿大家中考取得好成绩。
�W$e p ��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323E32;mso-font-kerning:0pt'>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把原来的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4、1997年7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美丽的东方明珠从此结束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pnp ��ng=EN-US style='font-size:12.0pt'>
教
学
设
计
集体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