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站在这儿,向各位领导和经验丰富的老班汇报一下自己的全员育人工作,不足之处,还请你们批评指正。
- 遭遇困境
参加工作十二年,我当了十一年的班主任。虽然有过失败的教训,但也有过经验的积累。即便是这样,2011年秋天,我还是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困境:我接了一个新班。一方面,我要照顾只有四个月的宝贝,刚做妈妈,经验不足,手忙脚乱;另一方面,我要和66个刚升入初中的大宝贝进行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较量,一度快要崩溃。那时我刚调入济水一中,把以前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直接拿到这里来,显然不太适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班情,说实话,我倍感吃力。我曾经买了一大堆班级管理的书拿回来读,也曾经多次向咱们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们(二霞、娇敏、艳丽、慧芳)请教管班妙方,现学现卖,但总感觉到自己没有找到最佳的管理切入点,付出与回报相距甚远。
- 曙光初现
2011年冬天,期中考试过后,我们班成绩平平,我也心力憔悴。恰在此时,慎校长召开了全校学生的家长会,大力推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我认真听取报告并做了记录,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能会解决我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回来之后,第一时间根据班规制定出量化考核方案,并按照学校的要求把学生分给各位导师。我的原则是:把最难管理的学生分给班主任,其余的抽签定受导学生。各位导师通过《心灵之约》、面谈和学生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班级学生的个人量化考核直接与导师的评定挂钩,导师自然重视自己承包的学生,这样,就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学生一周的考核涵盖了卫生、纪律、学习等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小组成员捆绑评价,所以他们都很重视自己的考核,班级管理开始变得有条理。
- 又遇波折
时间长了,有一些小问题出现:一个组里总有那么一两个“顽固分子”,不在乎考核得“A”还是“D”,一个班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不在乎自己的组员是不是接纳自己,怎么办?除了写说明书、找他谈心,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拿班里的“困难户”小龙为例,每天迟到的名单里总有他。还有同学反映,他除了上班主任的课能“装”得规规矩矩,其他课上总是捣乱,尤其爱小声唱歌,影响组内同学听课。小组长天天找我诉苦,组内成员甚至联名上书,要求把他“请”出小组。可小龙依然故我,满不在乎,颇有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架势。我留心观察他一段时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周一下午,轮到我们教学组的同学进行才艺表演。那天中午放学,我把他留下来,笑着对他说:“听说你唱歌很好听,今天下午的才艺表演你给大家露一手怎么样?”他听我说完,第一反应就是:“啊?让我表演?不行不行,我不会!”我又说:“其实是你们组的同学向我推荐了你,你可别让伙伴们失望哟!”他神色一动:“那我试试吧。”下午,小龙登台演唱,一首《老男孩》惊艳全场,大家都为他热烈鼓掌。放学后,他找到我,兴奋地说:“老师,他们以前还说把我踢出小组呢,现在可崇拜我了,我参加活动一下子就为组里加了10分呢!”我趁机提要求:“那你能不能下课再练歌呀,这样既不影响大家听课,又丰富了课余生活,还能为组里加分,何乐不为呢?”他不好意思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从此以后,小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遵守班级纪律,也很少迟到了,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小组考核得“A”的组时间长了也显得疲沓。我们班的座位一直是推磨式的,每周更换推一次,也就是说无论你考核好还是不好,你的位置和原来预定的一样,“和中考综合素质评定挂钩”的提醒与出格的快乐比起来不值一提。于是,我从座位调整入手,将连续三周的考核累加,排名,表现好的小组有优先挑选座位的权利。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拉后腿的同学也会受到组员的谴责,调座位的问题也顺带解决了,一举多得。
- 轻车熟路
有一次班会课前,团支书刘一凡急匆匆跑来问我:“老师,要选入团积极分子呢,班会课上要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大家选一选?”旁边有同学告状了:“老师,选也不是最公平的,早都有人拉选票了!”我笑笑,没吭声。上课,讲完班会之后,我说:“咱们的团员还用选吗?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优秀量化考核表上记录着呢,它是最公正的评委。”于是,评先评优与量化考核挂钩成了我们班的惯例,同学们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平时表现了。大家的习惯在一周一次的考核评定中,在导师的帮助下越来越好,我们班的成绩也稳步上升,我的班主任也越当越轻松。
- 勇敢放手
我们班每天都有值日班长记录班级情况,班长在一天结束后进行总结,一周结束后协同考核组成员对个人、小组、导师进行考核,考核中出现问题,他们在征求过我的意见之后,采取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每天,我在班,考核在进行;我不在班,考核也在进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我的班级管理化繁为简,卓有成效,让我勇敢放手,还学生以自主管理的空间。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用好考核表,顺利解决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借用大家的智慧,在这里谢谢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