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成长之路
张艳
在课堂改革中,我校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理念统领“三环”自主课堂教学的实践,以新课程理念引领三个环节,整合三种方法,让教师摆脱传统模式的羁跘,自主设计教学方法,自主构建教学步骤,形成了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模式----“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年的摸索实践过程中,我对“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且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的体会说一说,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们在课改路上共同进步。下面把我在课改路上的追寻历程简述如下:
一、踌躇徘徊 举棋不定
学校提出“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时,恰逢我带初三,第一年带初三又套着个班主任,面对众多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老教师,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一边面对学校的新课改,一边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究竟是走老路,还是大胆的去实践,我犹豫了。这是,有位出于好心、一直非常关心我的老教师说:“领导信任你,让你挑重担,你可得好好干。”我向她说出自己的顾虑后,她说:“咱数学这门课很特殊,要想教好,就必须题海战术,翻来覆去做题,慢慢磨,你看人家、、、,接差班成绩还总是那么好,那就是做题做出来的,人家多做多少题、做了多少遍,时间抓得多紧,连放学都不放过,年轻人,勤快点。”听了这话,我困惑了,勤快这没有问题,我能做到,但是每天把学生搞得筋疲力尽,像机器一样运转着就叫勤快吗,难道非得这样才能提高成绩吗?大量的作业、重复的习题,这不是我的风格,再看到学生们每天面对各科作业叫苦连天,上课昏昏欲睡,我不忍心让他们承受更多。何去何从,我犹豫了。经过慎重的思考,我想还是保守些,走老路,但我要在备课、上课上再下功夫,力求高效课堂,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
于是,我开始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
那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有时还对着镜子排练表情,甚至掐着表计算时间,哪一个环节用几分钟,哪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课堂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堂我自己相当满意,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该讲的我都讲到了,真是无可挑剔。然而,结果与付出并不成正比。现在来看,这种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这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我们老师从成人视野来预设学习过程,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小步子乒乓式答问,看上去进程流畅,学生答错率很低,但这恰恰掩盖了学习的本来面目。我逐渐认识到,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也不是表演,这种方式行不通。
二、多层并进 快乐交流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标准。我渐渐觉得,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教得富有趣味,应该在课堂上有全面的目标追求。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觉得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快乐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那段时间,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是“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小组学习,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
因此,那段时间我上的课都有点“花”,甚至课堂秩序都有点“乱”。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并不佳。我渐渐懂得——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目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应有更高的追求。这种方式也行不通。
三、真实高效 互动生成
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的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
真实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具体说就是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认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到与我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说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说到金字塔你能测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用影长,当时我称赞他们与我们的几何学之父古希腊人欧几里得的测量方法一样,并讲述了欧几里得的故事,他等到自己在阳光下的影长与他的身高正好相等的时候,测量了金字塔的塔影的长度,这时,他宣布,“这就是大金字塔的高度。”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实用的。
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讲台上坐着几个学生,他们随时向老师或者是在讲题的同学质疑;还可以看到针对一个问题,几个学生争先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引起全体学生大讨论的情景。我们老师不要怕学生解决问题浪费时间,说的前提是思考,他只有动脑子想了才说的出来,我们要的就是学生动脑子的这个过程。其实,我们不要小看学生,学生的水平是很高的,他们是不亚于老师的。到中考前的一个月,数学报上有几份综合题,我把任务布置给了学生,结果学生讲得非常好,老师没想到的他们都想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尽管如此,我仍觉得,教学设计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同时,老师还要具备用自己的智慧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在讲第二十四章的总复习题。这一章主要是证明题,是让学生们感到很头疼的一章。每节新授课之前我都会设计一个有趣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这节课是复习课,我没有安排课堂导入,复习完基本知识后,我就开始讲习题。13班有个学生,他上课除了睡觉就是聊天。正当我讲得兴奋的时候,他大吼一声:“地震了!”这下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他那了。如果批评他吧,他不会理会,还会继续捣乱;如果不批评吧,他吼那一声已经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这样会失掉老师的威信。这时,我笑了笑说:“拿地震来吓唬谁啊?也不先问问我是哪的人!” “唐山的?”“四川的?”学生们一个个看着我问道。见到我已经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我的身上,我开始继续往下讲:“大家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嘛!刚才…一吼地震,大家先是一惊,首先想到地震的含义——看一下是不是屋子在晃,而后大家又联想到了跟大地震有关的地方,而我们做证明题也需要这样的联想能力,很感谢…唤醒了我们的联想能力。大家继续看这道题,AD是∠BAC的平分线,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角平分线的含义,然后要联想到什么?”学生们一起回答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一些性质”,“对,非常正确,从这些入手我们来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因为我在说感谢…那句话时,我是以充满感激的眼神来看着他,弄得他很不好意思,没有再捣乱。这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
在这种课堂教学下,成绩提高是自然的了。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实践,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逐渐适应了“三环”自主课堂教学,并且由原来的“不愿说”到后来的“说不够”,学生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了。黄冬梅老师说,你看过咱们班的贴吧吗?学生对你的数学课评价很高哩,都说喜欢上你的课,现在毕业了还很留恋你的课堂呢。在教育局工作的一位领导也高兴地说:“我经常自豪地跟别人说:我的孩子在学校当“小老师” 呢。”还有什么能胜过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呢?
如果教育,是一条漫漫长路。我将在这条路上前行,也在这条路上思索,怎样的教育才是高效的教育?
如果教育,是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我将在这条河中搏击,也在这条河中畅游,怎样的方法才能承载着学生的未来?
每个问号都是我们教育者肩上的责任,不是沉重的,而是探索着,实践着,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