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霞
从教十三年,很少读书。2008年暑假,学校要我参加班主任论坛,脑子空空的我走进了图书馆。一本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汲取着其中的营养。一口气读完,我的脑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我无法抗拒赏识的魅力,迫不及待的记录下它的精髓,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着它给我带来的快乐,从此我爱上了读书。
“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这是我国西汉文学家刘向,对读书能改善愚昧落后,进化人类思想,所作的最独到的阐示。而这两年来,我对此体会真切,也因读书而改变了许多。
一、读书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我成长在应试教育下,刚参加工作的我也用它打造着我的学生,尽管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吹响,但惯性的力量依然带着我向前滑行。对分数和名次的重视,让我忽视了知识本身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直至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的“不考一百分”,才发现正是成人对分数过度的需求,才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正是分数这个庸俗的目标,给孩子带来的庸俗刺激,才使孩子形成了畸形的学习动机。是啊,98分和100分,哪一个能更直接透视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拥有的知识量呢?都不能。所以分数只应是教育的副产品。而培养孩子热爱知识本身和让孩子热爱完美的分数,哪一个又更重要呢?答案是明显的。所以,只有引导孩子直面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分数,才能使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慢慢的喷发出来;才能不断地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和钻研的精神;才能培养孩子平和的学习心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产生无限的思考和遐想,从而为培养大写的人,真正体现教育的力量。
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发现高密四中的成功秘密之一,就是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由呼吸、自主成长,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
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发现李老师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他追求真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追求大教育,提倡德育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追求民主教育,认为“民主教育应该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
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就像明灯,不断地指引我前进。
二、读书教我摆脱了“保姆式”的班级管理
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只有这两年才算智慧。原来的谈不上管理,只能算是保姆式的看守。除了有迫不得已的事情,一天到晚,都在教室耗着,对学生是一百个不放心;而学生呢,就像笼中的小鸟,你越是看他,越激发他对蓝天的向往。所以,也没少出事。直到听了老师们对求实中学的介绍,我才下决心把习惯养成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我认真的研读了一下求实中学的做法,然后我上网阅读了美国作家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我把书中的思想精华、典型事例,以及求实中学的做法和成果,一一打印出来,在班会上让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制定了班规班训,我们的班规是“六个jing”:敬:互敬互爱,净:美化环境,静:静静思考,兢:兢兢业业,精:精益求精,竞:敢于竞争。我们的班训是:自律、自信、自强。
我把卫生和早读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在卫生委员分配工作时,我让他也给我写上了打扫黑板槽的工作,而且要求凡没在规定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要当众检讨,并自己处罚自己,方式自定,我也不例外。早读由课代表组织学生背书,如果有失职或学生捣乱,我、课代表、捣乱者,要一起给任课老师认错。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有了我的身体力行,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就借此东风,召开了一个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让班委给每一个进步的学生,写了一个与习惯有关的颁奖词,我给他们每人一个拥抱。记得那一次家长会上掌声响起29次,然后学生代表给家长介绍了我们的做法,引导家长也积极配合。
但,习惯的养成不仅是缓慢的,而且是会反弹的。针对现状,我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方式,如“班级之星评选法”,具体做法是每两周从卫生、纪律、学习、文明等各个方面评选一次班级之星,为他们写出颁奖词告知家长,并张贴照片在班里公示,来激励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又如“书信交流法”,我根据自己的观察,不定期的给学生写信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强化自己好的行为;还有“一帮一法”,就是要求自控能力弱的学生,主动找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及时提醒他等等。总之,通过不同的方式,我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渐渐地,我也摆脱了保姆般的看守。
三、读书促使我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
2007年学校积极推行了以素质教育为本的“三环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对此曾一度怀疑,老师讲他还不会,自学他能学会吗?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报对杜郎口的报道,我才彻底的信服。
杜朗口的课堂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他们的课堂显示出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史无前例的,说杜朗口创造了奇迹是不为过的。杜郎口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三三六"或"10+35"模式,有三大特点: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包括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和反馈)和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和达标测评);其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其中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
随后,我在网上观看了它的教学实况,我惊讶地发现它的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还是学生的。 教师:"退居二线"----纠错、点评、总结、释疑。更令我惊讶的是:被我们视为“插嘴”的现象,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却上演的彻头彻尾。上课期间,各组先由一名同学板演做题步骤,思路,其他学生可以随时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用老师叫,回答问题也不用举手。学生随时发言,谁的声音大,谁就抢得了发言权,讲完了坐下,整个课堂给人一种乱哄哄的感觉。但,就是这样的课堂使杜郎口由倒数第一,变成了全国名校。也许,正如报道中所说,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才真正让学生由“我参与”体会到了“我快乐”;才真正是“生命的狂欢地”。
那么,怎样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呢?我想,照搬套用恐怕不行,应先静下来思考。要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于是,在后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就如何有效地实施“三环自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做了以下的实践。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其潜力才会得到开发,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激发兴趣上,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教师以图片、故事、设置问题悬念等形式来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节课开好头。
2、明确目标,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所以,提出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要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深刻性、层次性,以达到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内在动力调动
数学是枯燥的,它缺乏文学的优美。而且,它对思维深度的训练会让学生厌烦,所以为了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我尝试了以下两种内在动力调动法:
⑴名人事迹教育法。我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事迹,如李阳疯狂英语的自学历程,清华神厨的自学之路,张艺谋通过自学由工人变成大导演的伟大经历等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⑵树立榜样法。有时望梅止渴真的是遥不可及,时间久了,学生会厌倦,会把自己定位为普通人,不与名人争宠。所以,我就在班里不断的寻找自主学习做的好的同学,并及时把他树立成榜样,不断的鞭策他改变自我;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比、帮、赶、超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由一时的兴趣逐渐向内在的习惯转变。
二、传授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兴趣还不够,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之后,进一步向“我会学”转变。
根据章节的特点,我教给学生看数学书的方法,就是拿起笔边读边演算边推论,做到眼、脑、手协调并用,真正弄清概念定理、公式的导出过程,加深对它的理性认识;教给学生自我检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学完课本之后,及时做课后的习题,来检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否达到了灵活应用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再消化;教给学生先看资料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把资料上的题做做,还要学会阅读前面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学会把知识系统化;教给学生大胆质疑和合作交流的方法,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除了小组长带领外,有疑惑的学生必须主动求助,不能坐等帮助。为了避免学生说闲话,老师要到学生中间巡视,还可以把问题设置成“签”的形式,等学生讨论完毕后,以组为单位抽签回答问题,并与小组荣誉挂钩,从而督促学生加强小组管理,把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培养习惯
以上所有的想法、做法,在学生未养成习惯之前,教师都会感到杂乱无章。而习惯不是一堂、两堂课就能养成的,它就像熬中药一样,需要慢慢来,需要药引子,而这“药引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对学生的正面引导,适时指导,督促检查,及时鼓励等帮助。
通过实践,我的课堂已经发生了改变,并真切体会了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教育要实现“六大解放”的心情,即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讲;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更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体会到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意义。
四、读书使我不断地感到饥渴
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些书,高万详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孙维刚的《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李炳亭的《杜郎口旋风》,并有幸聆听了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报告会。细细品读专家的教育手记,静静聆听名师的成长解密。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洞察学生心理的眼力仍不够缜密;自己的爱仍不够宽容;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仍不够雄厚;自己的探索,依然是带着即将解开却又不敢完全解开的脚镣在跳舞,哪有崔齐生校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越读越觉得自己文化底蕴的浅薄,越感到书籍的宝贵,读书的迫切。
北京大学教授钱颐武说:让孩子们从第一本书开始,读到一百,那人生就可以读到一千、一万。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并努力做到:
1、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挣脱分数的束缚,名次的羁绊,还自己和学生一个释放心灵的空间,让我们能自由自在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水到渠成的来驾驭分数,驾驭生活,让分数变成我们的奴隶。
2、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使自己能站在系统的高度传授知识,使学生能站在系统的高度上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塑造学生强大的头脑。
3、在读书中学会反思,学会写作,每天审视、记录自己的言行,是否为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强大的头脑,良好的习惯,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身心素质,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做了那么一点点事情,不断向研究型的教师迈进。
4、在读书中坚定实践的勇气,改革的步伐。不断体验职业的认同感、成就感、归属感、幸福感。使自己在看到一个孩子的时候,心里荡漾出地不仅仅是教师之爱,还有父母之爱,将自己的知识、理性、情感以及经验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影响每一个孩子,造就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文化。
最后,我用几句名言结束今天的汇报:
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
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他通宵达旦的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老师们,让我们都来做个读书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