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学习交流 >

参与 体验 合作 提高

时间:2009-10-06 12:30来源: 作者:郭卫锋 点击:


郭卫锋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主体鲜活的创新人才,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充分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于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探索与研究行之有效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事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的“三环自主”式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思维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我在讲“对顶角”一节课时,开始时给学生出示谜语:“两牛相斗(打一几何名词)”。顿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自主探究,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没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如,学习“函数的性质”时,先用小黑板把函数y = 2x和y =-(1/2)x的图象挂出,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两种函数所具有的性质,使后面推广研究函数y = ax的性质及应用,进展十分顺利。 
    三、合作交流,竞争参与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正方形的侧面展开图”时 ,先让学生自己作图并观察结果,比较每个结果的异同点,归纳出规律,然后小组内再交流结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要避免一部分学生积极的发言,课堂上一片热闹的景象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当观众,只是在听别人讲,而从未自己进行思考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发展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表面化、形式化,必须做到“四定”:①定点:即在什么地方合作学习。一般说来,在教材的疑难处、精华处、深奥处及学习思维受阻或学生对某个问题有多种答案、多种思维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②定向:即学生在对某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时,应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③定法:即采用什么方法、什么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④定时: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必须给足时间。
    四、建构知识,能动参与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课题学习,经历 “ 问题出现 ----建立相应模型 ----解释与应用” 的过程,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 “ 想一想 ”、“ 议一议 ”、“ 做一做 ” 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如:玩 24 点、猜转盘的概率、动手切白萝卜找几何体的截面 …… 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五、 拓展运用,创造参与
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比如: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计算路边大树的面积,圆形花园的面积、锅盖的面积、钟表的面积等。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地、没有标出圆心、直径、半径,不能直接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怎么办?学生经过独立探究合作探究之后,想出:“用绳子绕大树一周,量出周长”、“用绳子拉直找直径”、“画下来,折纸找圆心”……等十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六、反馈归纳,提高参与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学—互动—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正确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的关系,确立以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统一。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