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学习交流 >

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时间:2009-10-06 12:40来源: 作者:牛利民 点击:


                       ——浅谈课堂中的生生互动艺术
牛利民


互动交流是“三环自主教学”的主体,生生互动是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呢?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互动目的要明确
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起到一种“共振”作用,从而产生“共生效应”,这种效应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达到这样的目的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目的清楚。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反复琢磨教材,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理解、自学。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动而不乱,有序合作的目的。再如在讲评试卷《二次函数》时,学生易错问题:二次函数y=-3x2+2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有几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坐标轴包括什么?交点个数怎样求?提醒学生明白审题中易出现的漏洞。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动,动的目的是什么。互动问题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并及时反馈,摆脱生生互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简单扼要。生生互动是讲授环节的深化,受时间限制,不可能解决许多问题,因而必须突出重点。例如在“零指数”这节课,讨论时让学生重点围绕零指数的来源、统一、应用等来讨论。至于它的复杂变形和其他知识混合运用,则留到讲授时解决。
3、问题适度。互动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心理和年龄特征,使输入信号达到学生能接受的数量、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学到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这节课,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A、“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步骤。B、能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能否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反之呢?为什么?
二、互动分组讲原则
分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分工明确。例如:在学习“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掷骰子实验,要求每位同学每次同时掷3枚骰子,另两位同学在旁监督,余下一位记录(中途可换角色)。然后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大家共同填好课本中的表格,并进行讨论:(1)实验中哪些是不太可能的事件?(2)“不太可能”与“不可能”有何区别。
1、方便实用。每组三人或四人,按座位前后位置,转身即可互动,互动易集中,节省时间。
2、团结竞争。组员相互有选择权,易于彼此接受,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便于互动顺利进行。同时,每组都有组名、口号、奋斗目标,以墙报的形式张贴教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3、层次清晰。面向大多数,照顾到好、中、差各类学生,每组有“小导师”,各类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同时四人可分为两对师徒,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足感。
4、汇报规范。互动时,一般是一人在小组轮流做主题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归纳。但有时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使用同位二人切磋,或全班性集体讨论。最后以大纲的形式,张贴教室做以汇报。老师可以随时抽取时间做以评价,及时给学生进行短期评价,适时“加油”,激励他们上进好学。
三、互动方法要灵活
有时会出现讨论时热热闹闹,但汇报时却鸦雀无声,互相推让,或是总是那么几个积极分子,使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于是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点兵点将。如老师点将。冷场时,鼓励学生:“××同学刚才你讨论的很认真,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一定有自己的看法,欢迎你带个头,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而鼓励学生由愿说逐步达到会说。再如,师徒互荐。“徒弟的水平是师傅的骄傲,师傅可以推荐你的高徒来讲解或回答。”往往此时,徒弟上台,师傅自豪,促进师徒感情交流。第三,小组互点。小组积分竞争。这样,人人都不能放松警惕,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2、适时引导。生生互动时,有时可能会出现离题现象,话题越扯越远,这时教师应及时将话题引导到讨论题上来。例如:在讨论什么是数轴时,有的同学扯到温度计及温度计的构造等等。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把话题归结到讨论题上来。“××同学提到的问题,今后同学学习物理时会解决,今天我们应对数轴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难点点拨。在生生互动步入正轨后,当学生思考问题比较肤浅,对于似是而非的概念问题,学生易固执己见,争论不休时,教师就应适时点拨。例如:讨论:|a|=?,学生不甚明了,教师可让学生用语言叙述这个式子的意义,思维集中,不少同学会顿开茅塞,使讨论更加热烈。接着教师给出:
              a   (a>0)
|a|=      0   (a=0)
―a  (a<0)
然后提出:|a|=±a对吗?(板书),有些同学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对”!教师:“0分”。由此议论声四起,都围绕着|a|=±a对不对进行讨论,有些同学打抱不平,进行反问:“老师:为什么不对?”,教师板书:|3|=±3对吗?问题一出,大家恍然大悟了:原来课本上的答案是分三种情况讨论的,不是三种答案同时成立。
4、拓展延伸。对于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应拓展生生互动的思路,引导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反问,这样的互动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及难点。此时扮演裁判角色的教师就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对的、错的、不同见解统统储存起来,为画龙点睛、深入启发做准备。例如:学习分式基本性质时,教师板书:分式 与  相等吗?这道题,优生问题不大,差生可成问题了,所以优差之间产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最后教师启发:当a=2时,它们的值如何呢?这样,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创新。通过“三环自主”中的“生生互动”,不仅可以“催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促进他们思维的碰撞、加强他们心灵的沟通,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个人、学生学习小组、全班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学生学习小组之间、学生个人与全班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最终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使数学动趣十足。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