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学习交流 >

让数学作业焕发色彩

时间:2009-10-06 12:40来源: 作者:侯海燕 点击: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改革尝试
侯海燕


在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学生而言,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对于教师而言,作业完成的情况更能让老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今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供依据。然而,目前不少教师所布置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要求统一,欠缺灵活性与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如何设计数学作业,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一、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题
传统作业中 “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注意到这些以后,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加以解决,如七年级上册讲“教育储蓄”一节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后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解答题,学生易感到简单机械、枯燥乏味。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如七年级上 “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二、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应用中才具有生命力。通过布置自主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体意识,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一一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如我有时候布置学生完成十道数学题,具体题目由学生自己查资料选题,要求就是针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选择既要会做,又要自己感觉有很大收获的题目,研究完解体过程后,还要针对你选择的每一道题,题后做出总结,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和做题过程中的障碍以及形成障碍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每个人都能完成作业,并且积极性很高,往往超量完成。在检查作业时,我不看数量,而更注重质量,我的检查方式就是课前五分钟提问式检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选的题,选了多少,有什么收获,有时候也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抽一部分展览,用这种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形成竞争,充分调动起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 “合作互助学习”相背,由此我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常把学生分成四五个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一次游戏,如投硬币、抽扑克牌等,还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说明书,说明书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如何解决组内冲突等;或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解决,最后用“数学小论文”或“数学作文”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很乐意通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去积极完成,甚至成效显著,如“图案设计”一节交来的作品大多立意新颖,设计巧妙,色彩丰富,有的配上了背景,有的清晰表达了创作思路,有的风趣幽默,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成功的满足,也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三、分层设计布置数学作业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数学布置要么是“大锅饭”,要么就是“一把尺”。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对学生的变相“灌注”过程。这种千篇一律的作业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下”,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又“吃不饱”。“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而采取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样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而分层设计布置作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第一,我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估。再根据评估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学困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C组的学生侧重于基础性的练习,B组侧重于一般运用性的练习,而A组就侧重于提高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作业。其次,我们可以将作业设计分为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从而对作业在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学困生能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能提高探究能力。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如果我们老师能多花一点心思,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由作业的命题者转变为情境的培育者;由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由作业评价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内省的激励者;由作业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合作者……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实践能力也会增强,那么我们的教学定会事半功倍的。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