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
济源市济水一中 李艳花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木炭、铁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归纳提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的科学态度。
(2)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的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木炭 蜡烛 铁丝 氧气 火柴 坩埚钳 燃烧匙 多媒体演示课件等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去三亚旅游,要到海底潜水,那么你必备的物品是什么?对,氧气瓶。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但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
思考并回答: 氧气。 |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活动一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
||
化学上要系统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首先我们先来研究氧气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描述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无色、气体、无味、密度(1.429g/L)比空气略大。 提问: (1) 氧气能不能溶于水?能不能用生活中的现象证明? (2) 氧气是易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3页内容。 得出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正是这部分氧气供给水中生物的呼吸。 提问: 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变为固态,颜色发生改变,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学生分析: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只是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教师活动 |
回忆并回答: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和溶解性、硬度、挥发性、密度等。 描述: 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阅读33页 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 |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
通过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
活动二 如何检验氧气? |
||
在第一单元,我们已经知道氧气可使燃烧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如果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会有什么现象呢?说明了氧气的什么性质呢? 演示实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 补充说明:这就是检验氧气的方法。 提问: 现在桌面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空气,怎样才能区分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结论: 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氧气含量超高,木条燃烧越剧烈。
|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1.分别将带火星木条伸入两瓶中; 2.分别将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
练习认真观察实验,并准确描述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
活动三 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现象 |
||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演示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气中反应的现象。 强调观察要点: ( (1)反应物的色、态、味, (2)生成物的色、态、味 (3)反应条件和操作, (4)伴随的能量变化。 叙述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引导学生书写反应表达式: 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结论: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提问: 为什么实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一些水? 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互相补充。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思考回答: 为了吸收刺激性气体。
|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使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活动四 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现象 |
||
大家一定吃过烧烤,烧烤用的燃料是什么呢?对,木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究。 实验步骤: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观察颜色、状态。 点(2)点燃酒精灯并在外焰加热,观察现象。 将(3)抽开集气瓶上的玻璃片,并将变红的木炭缓慢伸入,观察现象。 燃(4)燃烧停止后,抽出坩埚钳。 向(5)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强调实验注意安全。) 现象: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 2.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引导学生书写反应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结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强调: 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不是现象,而是实验结论。 |
学生回答: 木炭。
学生分组探究, 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分享实验的得与失。
学生交流总结。
|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通过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
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
||
同学们,烤羊肉串时,羊肉熟了,串羊肉的铁丝燃烧了吗?为什么? 反问:铁丝真的不能燃烧吗?下面请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做成螺旋状, (2)将一根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3)将另一根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有少量细沙或水),观察现象。 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提示:黑色固体叫四氧化三铁。 引导学生写出反应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结论: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问题一: 为什么瓶底要放一些水或细沙呢? 总结:为了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问题二: 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题三: 为什么木条、木炭、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得出结论: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铁丝不能燃烧。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 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各抒己见。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讨论并积极发言。 思考后回答:
空气中氧气含量少,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
通过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道化学重要性。
|
活动六 化合反应 |
||
请同学们默写硫、木炭、铁丝、红磷这几种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展示学生书写的表达式: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问题1: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1)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2)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 (3)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4)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问题2:什么叫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判断: 蜡烛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 学生分析: 蜡烛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因为生成的是两种物质。 问题: 蜡烛燃烧和上述几个反应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对,都有氧气参加反应,化学上把这类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强调: (1)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氧并不是氧气,随着学习的进行,大家会清楚其中的意思。 (2)在这几个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我们就说氧气具有氧化性,氧化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因此氧气常用作氧化剂。 (3)化合反应是基本类型,氧化反应不是。 问题: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呢?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这么剧烈,有些氧化反应很缓慢,不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比如: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这些反应中同样也放热,但由于太慢,所以不能被察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由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活泼,生产中也有隔离氧气的例子。你们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需要氧气和隔离氧气的例子吗?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体会和收获,你能谈一谈吗?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我们只有很好地掌握了氧气的性质,才能利用氧气来服务人类,造福人类,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信心百倍投入化学学习吧。 |
学生回忆并书写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阅读课本35页 得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回答: 因为现象很剧烈,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讨论,回答: 航天航空、气焊、气割、动植物呼吸、登山、炼钢需要氧气;防止食物腐败、防止铁生锈要隔离氧气等。
学生谈收获。 |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化合反应的概念。
认识到性质决定用途。
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认识氧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当堂训练:
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2、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的液态氧的作用是( )
A、作燃料 B、作助燃剂 C、供给呼吸 D、保护发动机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发出白光 B、硫粉:淡蓝色火焰
C、红磷:大量白烟 D、铁丝:火星四射
4、下列物质加热,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粉 D、铁丝
5、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以选用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粉 D、铁丝
6、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B、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水 氧气+氢气 D、蜡烛 +氧气 水+二氧化碳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推荐理由:
一、该教学设计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求,比较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以三维呈现,既能依据课程标准又能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学情制定,量身定做,量体裁衣。科学合理、实用性强。
三、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列举生活中诸多实例来证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即生活的课程理念。
四、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但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安排有理有序,全员参与,体现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教育教学理念。
五、在整节教学的设计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学习,学会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交流合作,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且使德育教育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a-.�i:�����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font-weight:bold'>因为; 既然
prep., conj. & adv. 从……以后; 自……以来
neighbor(= neighbour) n. 邻居
drop v. 落下; 掉下X Kb1 .C om
3. Skimming
2b. The Sunday Mail magazine invited parents to write about whether they think young people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Skim the following letters. Which one agrees and which one disagrees?
了解阅读策略:
Skimming 意为“快速掠过,从中提取最容易取得的精华”。这种读法包含有原词的所有意思——快速读过去,取出读物中关键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读法理解为快速浏览课文,领会文章大意。一般而言,通过标题可知道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多加注意,以便发现作者的观点。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is Ms. Miller’s opinion?
2) What is Mr. Smith’s opinion?
4. Reading
2c. According to Mr. Smith and Ms. Miller,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about kids
doing chores
Read the letters again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I. 完成句子,每空词数不限。
1. Ms. Miller thinks children should spend their time on schoolwork in order to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r. Smith thinks these days children depend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判断正(T)误(F)。
( )3. Ms. Miller thinks doing chores is not difficult.
( )4. Mr. Smith’s neighbors’ son looked after himself well during his first
year in the college.
2d. Write one sentence with each phrase from the letters.
Discuss the questions with partner.
Step 9 Language points
1. It is the parents’ job to provide a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t home for their children.
此处代词it仅为形式上的主语, 真正的主语是to provide … for their children。我们也可将It is one’s job (duty, …) to do something.视为一个固定的句型, 表示“做某事是某人的工作(职责等)”。如:
It’s every teacher’s job to explain things clearly to the students.
把东西给学生讲明白是每一位老师应做的事情。
provide 作动词,意为“ 提供;供应”。
provide sb. with sth.或provide sth. for
sb.意为“为某人提供某物”。如:
The movie theater provides us with good service.
His school provided a house for him.
汉译英。他们提供给他钱和衣服。
They provided him with money and clothes.
They provided money and clothes for him.
2. And anyway, I think doing chores is not so difficult.
反正我觉得干点家务也不难。
anyway是一个副词, 若位于句首, 其后往往会有逗号将其与句子的其他内容隔开。anyway在此句中的作用是追加评论, 相当于汉语的“反正; 仍然; 依然”。如:
Sam didn’t get the job, but he’s not unhappy because it didn’t pay well anyway.
萨姆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但他并没有闷闷不乐, 反正薪酬也不算高。
anyway还可用来表示“不管怎样; 无论如何”之意。例如:
It’s just a cold. But anyway, you should still see the doctor.
这只不过是感冒, 但不管怎样, 你还是应该看看医生。
3. ill & sick
◆相同点
ill 与sick 都可以表示“生病的”,都可作表语。如:
Alice was ill / sick yesterday.
◆不同点
表示“生病”时,sick 可作定语,但ill 通常不作定语。如:
Could you help the sick girl?
【运用】根据句意,用ill或sick填空。
(1) The driver sent the ________ baby to the hospital.
(2) My brother is ________. I have to look after him at home.
4. The earlier kids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the better it is for their future.
孩子们越早学会独立, 对他们的未来就越好。
“the+比较级+……, the+比较级+……”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句型结构, 表示“越……, 就越……”。如:
The more he explained, the better we understood.
他解释得越多, 我们就理解得越透彻。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more a person reads, the wiser he will become.
很多人相信一个人书读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
Step 10 Exercise
I. 根据句意及所给首字母提示,补全句中所缺单词。
1. He was i_____ but nobody took him to the hospital.
2. If you don’t study hard, your grades will d______.
3. I like Old Henry because he often p_______ us with hot water.
4. We can d______ on him for help. 新|课 | 标|第 | 一| 网
5. Mother think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a w______ of time.
II.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 _________(develop) a farm from nothing.
2. In fact, young people have too much ______ (stress) today.
3. He didn’t mind ________(help) me with my English.
4. Mr. Li and Mr. Wang are both my _________ (neighbor).
5. Why did the man make the little boy ________(carry) water?
Step 11 Homework
After class, please make some new dialogues with the phrases in 1a.
Section B 2 (3a—Self check)
Step 1 Revision
Discuss the questions with a partner. And take notes.
Do you think children should do some chores at home?
Why or why not?
Children should do chores because… |
Children should not do chores because… |
|
|
Step 2 How to write a letter
1. 信头:发信人地址和日期。
这部分中有时可省去发信人地址,但一般要写日期。放在信纸的右上方。
2. 称呼:对收信人的尊称。
最普通的是Dear,但与Mr,Mrs,Miss等不同的是:Dear后一般用名字,而Mr,Mrs,Miss后不能单独用名字,而只能是姓或姓与名,比如:对John Smith的称呼,应该是Mr Smith,Mr John Smith或 Dear John.称呼后面可用逗号或者冒号。
3. 信的正文。http://ww w.xkb1.co m
4. 结尾:发信人对收信人的谦称或敬语。放在信的右下方。
这部分要特别注意英语习惯,不可根据汉语意思写上诸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的中国式的结尾语。常用的英语书信结尾语如下:
写给同龄人或年长的朋友: Yours sincerely,Sincerely yours,Yours等等。
写给好朋友: Love,With love, Best wishes等等。
写给亲戚:Love,With love,Affectionately yours,Your (ever) loving son(sister等等)。
5. 签名。
签名一般在结尾语的下面一行。
6. 常见的私人信件的开头方式:
高兴:I was so glad/pleased/happy to receive your letter.
感谢:Thank you for your wonderful gift / your interesting letter.
关心与询问:How are you these days?/ How are you getting on these days?/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work/studies?
抱歉:I am sorry that I did not write to you sooner but I have been very busy these days.
一般在表示道歉没有及时给对方写信时,还要简述原因或写上安慰的话。
遗憾:I was sorry to learn that you did not do well in the examination. / I was so upset to hear that you are ill these days. I do hope you are getting better.
Step 3 Writing
1. Write a letter to the Sunday Mail and express your opinion.
Dear Sir or Madam,
I think /believe that __________. I agree/disagree that ________________.
I think it is fair/unfair for children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think children should/should not 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example, they should/should not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truly,
__________
2. Useful phrases.
help with housework and chores at home
have enough stress from school
spend the time on school work in order to…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m to…
It is important for sb. to do sth.
It’s not enough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ce
The more…, the more…
Step 4 Self check w W w . X k b 1.c O m
1. Make a list of chores using these verbs.
1.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lean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make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o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sweep ____________________
6. take out ___________________
Answers: do the dis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rubbish
2. Are these polite requests or permissions? Write the numbers in the correct
places in the chart.
1. Could you please do your homework?
2. Could I watch TV?
3. Could you take out the rubbish first?
4.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5. Could I leave now?
6. Could you come back before nine?
Requests |
Permissions |
2 4 5 |
1 3 6 |
Step 5 Homework
Use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2 to write a conversation.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