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一中 郭海霞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是学生在初中的至关重要学期,是学生的转折点。初三数学备课组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探索中考思路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为实现学校2012年中考各项指标,确保合格率和优良率达标。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探索中考新动向,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果,争取在中考中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实践与理论学习,要求每位教师都会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联系课改实际提出自己想法和建议,开展交流讨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教改活动。
2、认真研究毕业班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其思维特点,把握其学习现状,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方案,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3、本学期完成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教学任务。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
加强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中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搞单干。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不同题目。
三、具体实施方法。
1.以《大纲》为研究重点,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好每一章的地位,每一节在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2.以备课组为活动中心,认真组织听课、评课,不断吸收每人在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质量,精心选择例题、练习题,做到取舍得当。
3.以学生为本,切实落实“学生是教育主体”这一观念,认真分析班级状况,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4.有侧重的培优帮困。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差异大小的程度,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度,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及初三年级的特殊状况,把握合格率和优良率。
同时,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教学速度以适应本班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坚持以课本为主,要求学行完成课本中的练习、习题及配套习题。学生做完后教师讲解。(3、4)班要对综合性习题做针对性的练习,争取提高优良率。(1)(2)班学生要少做或不做繁、难、偏的数学题目,力抓合格率,争取优良率上不拖后腿。(5)(7)(8)抓好基础,砍总量,提高年级平均成绩。 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利用各种综合试卷、模拟试卷和样卷考试训练,使学生逐步适应考试,最终适应中考并考出好成绩。
总之,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我们初三数学备课组每位老师最大的努力,发挥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附: 分工表
| 周次 | 日期 | 工作内容 | 负责 | 
| 第二周 | 8月22日 —26日 | 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 布置听评课、教材整合工作 | 备课 组长 | 
| 第三周 | 8月29日 —9月2日 | 针对教材对教材进行分层 | 备课组 | 
| 第四周 | 9月5日 —9日 | 不同层次的学生与教材层次进行对标 | 备课组 | 
| 第五周 | 9月12日 —16日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讨论教材 层次内容的删减与补充 | 备课组 | 
| 第六周 | 9月19日 —23日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讨论教材 层次内容的删减与补充 | 备课组 | 
| 第七周 | 9月26 —30日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讨论 教材层次内容的删减与补充 | 备课组 | 
| 第八周 | 10月1-7日 | 国庆节放假 | 
 | 
| 第九周 | 10月10日 —14日 | 分析2007——2008年中考试题 | 教研组长 | 
| 第十周 | 10月17日 —21日 | 分析2009——2011年中考试题 | 备课组 | 
| 第十一周 | 10月24日 —28日 | 将相同知识点所对应的中考 试题分类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 备课组 | 
| 第十二周 | 10月31日 —11月4日 | 将相同知识点所对应的中考 试题分类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 
 | 
| 第十三周 | 11与7日 —11日 | 根据中考变化趋势对教材进行再整合 小组合作讨论 | 备课组 | 
| 第十四周 | 11月14日 —18日 | 根据中考变化趋势对教材进行再整合 | 备课组 | 
| 第十五周 | 11月21日 —25日 | 小组合作的科学建组 | 教研组长 | 
| 第十六周 | 11月28日 —12月2日 | 小组合作的实施时机 | 各备课 组长 | 
| 第十七周 | 12月5日 —9日 | 如何使小组的合作更有效 | 教研组长 | 
| 第十八周 | 12与12日 —16日 | 小组合作的实施形式 | 各备课 组长 | 
| 第十九周 | 12月19日 —23日 | 汇总262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的得与失 | 教研组长 | 
| 第二十周 | 12月26日 —30日 | 实施小组合作的经验交流 | 各备课 组长 | 
| 第二十一周 | 1月2日 —6日 | 各备课组期末考试准备 | 教研组长 | 
| 第二十二周 | 1月9日 —13日 | 期末考试 | 各备课 组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