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科研 > 规章制度 >

融合信息技术创新 赋能教育质量提升

时间:2023-03-08 18:17来源:济水一中教研室 作者:卫佩霞 点击: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提升学校信息化办学水平。

、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长:慎玉杰

副组长:李继红  牛芳岩  李正君  郭江波  侯海燕

宋小武  郭维军

 员:孔祥军  魏志萍  卫佩霞  王帮才  李庆典

李红敏  原月季  冯丽敏

集团组建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慎玉杰书记任组长,负责顶尖规划。济水校区校长李继红同志、玉泉校区校长牛芳岩同志等任副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教学、后勤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具体实施。

三年规划

在《济源示范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指导下,学校制定了信息化教学改革总体发展三年规划,争取在2026年建成济源示范区信息化改革示范校,具体规划如下。

(一)第一阶段(2023年)  

1.筹建济水一中优质资源库。

2.探索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3.申请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

(二)第二阶段(2024年)  

完善济水一中优质资源库

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2.满足新进教师素养提升需要。

(三)第三阶段(2025年)

济水一中优质资源库趋于成熟。

济水一中优质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超市化按需自选”模式,能够满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师、学生个性化、碎片化、自主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深度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提升全校教师信息素养。

、正在实施

学校现有87个教学班,4个录播室,全部是触屏式一体机,济水校区60台,玉泉校区50台,投资264万余元。5个微机室,278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学校2022年网络提升,投资8万余元,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较好。所做工作列举如下。

(一)济水一中优质资源建设

1.学科类数字资源

微课类型:以学部教研组为单位,一是上传校级以上参赛过的优质微型课资源(微型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设计、课件等);二是选取适合我校师生,且版本一致的使用过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课或一师一优课。三是中招实验、音乐、信息技术实训类微课资源。

优质课类型:凡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或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质课资源(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设计、课件)。

2.管理类数字资源

 一是各个学部录制了学生行为规范视频,使用信息化手段约束学生行为;二是录制了线上教学使用技巧微视频,方便教师时时、处处个性化学习。

(二)双师课堂建设

为吸纳优质教学资源, 拓宽学习途径, 改善课堂教学样态,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广泛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堂资源, 在备课时提前参阅, 对重点、难点突破, 知识讲解,课后服务内容,若有合适的可适当引入课堂, 构建“双师课堂” 。

1.备课应用

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某些环节内容下载下来插入到备课资源中

2.教学应用

课堂中播放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内容设置问题,提高智慧平台的应用效益巧妙引用智慧平台的某些片段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在信息技术历史课上,任课教师巧妙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将学生带到中国科技馆、博物馆等。班主任教师选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中的德育资源进行班会课的德育教育

(三)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1.每周学部例会发放一个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小视频,不超过5分钟,利用学部会议共同学习研讨,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利用青年教师培训,融入信息融合课的优秀学习案例,提高青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办公室内信息化操作水平较高的教师主动引领中青年教师,提高办公效率,如文稿和数据处理、PPT制作能力、音、视频的处理等。

(四)信息技术融合课

学校教导处认真组织济源示范区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采用《济水一中优质课评价方案》遴选参赛教师,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办法,提高参赛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五)数字校园建设

抓住数字校园标杆校建设契机,优化信息技术装备的配备,以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师生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实现信息化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下步工作:2023年秋学段

1.作业评价,精准指导。

1)应用初中基础性作业评价借助于技术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

2)利用七天网络平台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

2.微课资源的收集

五、保障措施

实施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整合,团队发展通过课题组、学科组等团队研究的深入,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整合更加有效,教师整体素养提升,形成信息化教科研团队;

2.师生主体,形成特色教师和学生成为平台使用的主体,享受成效的主体,努力使学校信息化特色日渐明显,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3.加强培训,经费保障。持续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学校优质资源平台的升级与维护,加强资源平台的使用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推进校园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和高效利用,能够带动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等变化,学校将优化平台建设,不断探索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平台的价值,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卫佩霞)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