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昌乐二中的老师的报告,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从教近20年,也曾尝试各种教育教学的改革,但从未走出过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这次听昌乐二中老师的课后,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彻底颠覆,令我这“井底之蛙”看到了一片更大的天空。对于昌乐二中的课堂模式,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一、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的。
从课堂时间的划分上看,“2”是课堂上教师讲不超过20%即10分钟, “7”是学生学习占70%即30分钟,“1”是10%即5分钟的学生自结、巩固、检测;从学习内容的划分上看,“2”是20%的内容不用教师讲学生就能学会的,“7”是70%的内容是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学会的,“1”是10%的内容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教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
再看课堂步骤和教学流程:(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每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标注;(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大部分题目都能通过自学自行解决,但一些综合思考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3)分组合作、讨论质疑: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全面掌控,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教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每个组选一名代表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前后黑板上,再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在展示过程中,展示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导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学生经过激烈地争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以达到当堂达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一欲。授人以鱼只能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才可以让人生存下来。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化,颇具特色。
他们实行 A1A2B1B2C1C2组内分层学习模式,人人都是学科分组长,连作为座位都是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他们提倡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荣辱与共。在学习上他们互相借鉴,讨论探究,真正体会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值得我们借鉴。建立高效学习小组,人人成为老师,"兵教兵,兵管兵",课堂变为学堂,在交流中实现灵感火花的碰撞,在交流中品尝探索知识的果实,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得到了满足,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昌乐二中高效的学习模式,我还钦佩于昌乐二中的班主任的睿智。班主任工作是繁重琐碎的,但我感觉以石老师为代表的昌乐二中班主任是幸福快乐的,我思索了良久,找到了他们快乐的原因,这是源于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工作是一切幸福的源头。首先,他们心中有爱,更用行动实践爱。为使大家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生活和学习,班级为每个同学过生日,每当到了某个同学的生日,就把他请到讲台上接受大家的祝福――唱生日歌。就这一首普通的歌,让过生日的学生心中无比温暖。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冬至那天吃上饺子,班主任发动全家人清早4点起来包饺子,整整一千八百个饺子,温暖了六十多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班主任的爱与关怀。其次,班主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昌乐二中每个班都是有班训、班誓、班报、每日名言,甚至有的班级有班歌、班徽、班旗。而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创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充分利用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班级相册、班级日志等育人载体,用文化引领班级健康发展。
总之,听完石老师的报告,感受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石老师看似轻松、幽默的报告背后,凝聚着昌乐二中多少师生的辛苦付出和智慧的结晶。昌乐二中的成功,我们虽然不能复制昌乐二中的成功经验,但我们可以借鉴。我们济水一中也从来都不缺少乐于奉献的教师,如果我们再多一些大胆尝试,先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让我们的教育和付出得到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