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整体上驾驭学科教材。可以说抓实集体备课是我校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特对集体备课提几点要求。
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重备→课后交流的环节进行,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备课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目标);新教师应写出详细的教案。教师应该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部分学生因超前预习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最好能准备好下一周的教案。
备课组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简单“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我们要求,各备课组教师必须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注意:“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可以由老教师或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以便做好“传、帮、代”工作。同时,也要大胆启用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这样做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注意取长补短,反对千篇一律,强调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经过集中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与反思,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黄小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