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永威
济源市济水一中 郭维军
题记:
4月17、18日两天,我二次和学校二十余位教师赴沁阳永威中学,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初中优质课教学专题研讨会暨改革名校语数外同课异构专题展示活动”。
行程前,鉴于上次在永威中学的考察,觉得所谓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下,即私立学校的体制下,靠时间的软磨硬泡拼出的应试教育的成果,在沁阳这个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条件下,靠所谓的中考成绩的复苏,靠蔡林森这位被炒作出来的名人效应,靠政府宣传包装出来的样板子学校而已。上次的实地听课考察,说实话,对比我校的教学,觉得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我们还相差很多,甚至是好几个档次。所以,此次听说是一个什么重要会议在那里召开,抱着去看看的态度,开始了此次行程。
果真到了实地,看到很多车辆停在学校的门口,来来往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云聚于此,走进会议大厅,看到会议安排日程,顿时眼前一亮,觉得此次来永威,一定是不虚此行……
正文:
三家大餐、经验共享、圆了我一个久违的梦
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中学、河南沁阳永威三家大餐让我还了一个一直以来久违的一个梦。
这三所全国名校,以课堂改革的成功而吸引了全国教师们的眼球。我作为一直致力于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探索者,一直想亲眼到实地看看、学习。但是由于一直是毕业班还兼班主任,所以未能成行。只能听听回来的领导和教师的只言片语,或者说经过他们大脑加工过的,非原生态的所谓的经验,什么课堂只能将4分钟,教室四周都是小黑板等等。我就反思,那物理上的牛顿定律学生自学能成么?教师不讲,学生即使背得滚瓜烂熟能理解么?能应用么?要知道,物理、物理,那可是事物之道理,“理”理解不透,我不敢相信学生就能掌握并熟练应用,甚至进行拓展。
在拥挤的大厅内,我找了一个前排最右边的冷角落,聆听了国家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先生所作的《推进课堂革命 培养创新人才》报告,知道了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途径和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教育要改革,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原来也兢兢业业的教书,学生也勤勤恳恳的学习,甚至现在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拿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却是我们几十年来没有一个国人获得诺奖,悲哀呀,所以一定要改。
有点印象的教师还应该记得90年代的“中日夏令营”吧,从中国历史上看,中日每100年一战,我们的下一战如果要赢,靠什么?应该是人才吧!可是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的“三独”,即,独生子女的学生,独生子女成长的教师,独生子女成长的家长,也确确实实的给我国的传统教育带来一定冲击,诸多的教育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为什么我们传统教育培养的优等生经常会被中等生领导?我们是不是真正的该从理念和思想上大胆的否定,破坏性的建设重组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呢?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现在国家倡导的教育家办学,(所谓的教育家,就是由高尚的道德、先进的理念、卓越的成就。)唯有他们,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河南永威的校长秦培元、崔其升、蔡林森就是教育家,因为他们在课堂改革上走出了传统,形成了自我。因为他们都像孙维刚所说的一样,我来都这个世界上,要让别人感受到我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幸福。
今天,他们三人代表三所学校,三种模式(或者说是两种模式,因为洋思上任校长是蔡林森),云聚于此,经验共享,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
秦培元,在他的《如何进行减负增效》报告中谈到:1.一个好校长是减负增效的前提。因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他才能把校长的理念经营成一种文化。他谈到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说,身体素质是一切素质之本。在谈到大家比较有争议的素质与分数的关系时说,追求分数是国情;素质和分数是统一的,分数是素质的体现和量化;注重分数取得的过程,那种建立在以牺牲学生健康和身心素质之上的分数是罪过,不仅不能受到表彰,还应该被批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因为它遵循了教育的规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推行素质教育就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2.队伍优化是减负增效的保证。学校现代化关键是教师队伍现代化,好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强势推进、抓好师徒建设,制定个人成长规划。狠抓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抓教师,重在抓师德,比如,学校的高级教师要每学期要在省级以上的CN刊物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进行一次学术报告。高级教师要向特级教师努力。教师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天空。不要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3.课堂高效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在师生之间,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主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教育理念的主战场。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洋思最大的特色就是课堂效率,它的实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因为教师是组织者、是管理者,学生没有动起来,是教师的责任。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转换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就大大的减轻了,这就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操作流程:⑴集体备课。包括自备、集体确定、结合本班修改、回味(反思)。⑵目标转换。由单一转向多元,即由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转向现在的三维教学目标。⑶评价。不是看教师表演的怎么样,而是看学生怎么表演。“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当堂训练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基础知识,学生也就没有调皮的时间了。那位教师把班级中等以下的学生教好了,哪位教师就赢得了基础教育。
崔其升,在《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崛起历程》报告中谈到他从到该学校任校长面临的烂摊子,穷则思变的改革历程,让我感受到一个认真做事的人能把事做成、用心做事的人能把事做好,现在的杜郎口中学就是最好的见证。一所学校,成在教师,败在校长,几乎有点夸张,就是这种近乎夸张的语录,确实使杜郎口这个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成就了一所名校。
他上任之时,面对管理无序的教师团体,面对教师给他的纸条、告黑状,纪委介入调差。例如,班主任收费没有上缴财务室的习惯,学校副校长出差还得给班主任说好话,才能从班主任那里拿到一点出差的路费的窘状时,这个刚毅的男子汉留出了不易的眼泪。教师的学历问题是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等等,他就抱着教师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采用评价就是最好的管理,终于收拢了教师的人心,一手宽、一手严,具体就意味着深刻的思想,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辍学问题,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课堂。学生辍学的更本原因是课堂出现了问题。准确的定位,大胆的改革,唯有抓住课堂,让课堂和学生的成长、人格的健全联系起来。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学生对于廉价的给予不需要,有需求才有市场的角度,创新课堂,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欣赏、阳光、奔放、自信在课堂上释放,让合作,共赢演绎课堂。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经过历练、自主学习、成就个性发展。
我受益最深的是这一句话:“学生最大的失败是过分依赖,教师最大的悲哀是过分包办。”和我原来认识的“好成绩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有点曲同异工之嫌。
蔡林森,解读《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后,我才对表面平静的课堂,其实是学生的大脑暗流汹涌,积极的思维的理解。我想学习的不是他的具体模式,而是学习凸显学生“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改善适合我们理化学科的“三环自主”。因为,我观摩了他们的理化课,看了他们的成绩,这个模式在理化课上的应用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特别是数学运用的成功、成熟。
他的理念,其实就两个字“颠覆”。颠覆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惯常的认识。我们认为,课堂要讲的,没有老师的讲就没有学生的学。而他认为,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或者少讲学生才能真正的学;我们认为,先有老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教是课堂的主旋律。而他认为,先有学生的学,才有教师的教,学时主导课堂的一切。因为,只有学生学了,然后检查才知有不足,兵教兵的更正,教师的少许讲解才能有针对性;我们认为,教师为了不教,教在我们心目中根深蒂固,永远不放心学生成了我们的心结。而他认为,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粗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我们认为,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去理解知识,至于运用、练习更多的是课堂之外的事情。当然,也造就了现在人人都知道却无可奈何的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他说,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的有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
后记:
我们出去学什么,是学思想,更是学理念。没有理念的支撑,思想的顿悟,只看课堂,我们是看不出门道的。表面的课堂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摈弃,不接纳。缘由是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背景和环境,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造就的差异性。难怪我们经常说,其实人人沟通是最难的,他们站在各自的背景和环境中成就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吧。学思想,更要学理念,唯有想通了,思想理念指导下的行动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何必要靠冷冰冰的制度去强势推行,闹的你、我、他、大家都不愉快呢?有的甚至还郁闷,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呢?学思想,更要学理念,这样学到的东西才不死板,才能结合本土实际,创造性的灵活运用。现在回头看看,几年前说的洋思中学只叫教师讲4分钟,是多么的滑稽和可笑!中国革命出期,学人家的先解放城市,在解放全国导致的各种起义屡遭失败,毛泽东主席创造性的运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才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前世之事,值得借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