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里的木铎金声
张 中 星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北师大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短短一周的培训,十位专家和名师从师德修养的提升、管理方法的反思,到教学科研方法的运用,再到价值取向的定位,讲课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害,有的让人感到“春风拂面”的心灵释放,有的让人感到“众里寻她”的恍然大悟,有的让人陷入“一石击起千层浪”的发现和思考,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体悟了中小学教师身上不容推卸的使命,每天听课之时,课间休息之余,我一遍遍地问自己——我们的课堂,到底该给学生些什么?名师之名,点燃了我思考的火花,明确了我作为一个班主任,那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短短的一周培训,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和京师大厦中间的木铎金声标志性建筑及说明让我对北师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我就把“京师里的木铎金声”作为我汇报的题目。
- 智慧的老师需要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
记得有这句名言“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这次授课的专家无疑都是优秀的,更是智慧的,他们展示自己教育智慧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晓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难能可贵的是在讲到某个观点时向大家推荐相应的书籍目录,让大家通过读原著拥有自己的理解,更多的启发、引导。如洋娃娃的王君老师“我们在教育的这个道场修行”,更多研究的是道家的教育哲理,推荐的书籍:弗洛姆的《爱的艺术》、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道家书籍《青断食》;谢春凤教授《名师诞生十重门》中提到教师要学习中医知识、研究宗教、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熟悉佛、道、儒的知识;推荐的书目《马丁●赛里格曼的幸福“三要素”》 、《要善于打造自己的强大气场》;王立军教授推荐《我的第七个美国老师》《我们为什么当老师》。
最让人称绝的是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高金英老师。高老师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温情感人催人泪下,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高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讲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于她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让人捧腹的笑话和简单的小魔术。细想每则笑话、故事、魔术都与所讲的内容紧密关联,将报告环环相扣。由此可见她的课堂也肯定是妙趣横生。比如,“一盲人背着一个瘸子,忽然瘸子大喊‘沟、沟、沟’盲人接话‘欧来欧来’,两人一起掉入沟 中。 在哈哈大笑中, ” 高老师已经把打瞌睡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拉会到课堂中。又一笑话 “收 电费的敲门, 里面一只久训只会说一句 ‘谁呀?’ 的鹦鹉问道 ‘谁呀?’ 收电费的答道: ‘收 电费的’„晚上这家人下班回到家见门外躺着一人,口吐白沫。忙问‘谁呀?’只听里面 鹦鹉答道:“收电费的”对于在学习中一门心思钻牛角尖的孩子,高老师便打趣道: “收电费的来了。”这些笑话、故事我都听过,可从来没有像高老师这样将它们恰当的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很好的笑话、故事便在我们笑后被抛置脑后,错失了大好 的教育资源。 看来并不像平时我们抱怨的那样没资料、 没内容, 最主要的是我们抓不住时机,没有恰当的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此,我认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心学习,用心积累,用心赋予一个笑话于新的内涵也是一种学习,有底蕴的老师才有魅力!
教师应该在很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例:观察能力、识别能力、谈话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家访能力、指挥能力、自我控 制能力、创造能力、总结工作能力。 当高老师报出自己所会的长长一串乐器名称时,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位“宏志妈妈”。一位物理教师在这方面会的比专业音乐老师还多,尽管每样不一定都是精通,但是“需要”就得学,在孩子面前就得有东西拿得起。
高老师的魅力还在于教会了我们要有一颗随喜心,面对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所带来的压力,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化解,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们无力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试着改变自己。有理想,有追求,踏踏实实做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教育研究的核心是关注细节的发现与研究
王立军老师《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让我对科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王老师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极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透彻的解析,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想搞教育科研我们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和习惯。即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自我诊断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学生调研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嵌入式学习的专业能力和习惯。进行教育科研,促使教师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要去 “做”,虽然做了不一定成功,但做了一定会有收获。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智,进行有创意的研究;我们要尽心,进行有反思的探究;我们要尽力,进行有耐力的探究。”这是王老师多次重复强调的话。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科研要从小处着手、从学生着手、以极致为终。这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才是真正立足于教育实际的研究。
教育科研贵在细心,应从微观入手、从自己的日常平凡的教学工作入手、从教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困惑入手,并展开深入地研究,在“一点穷追”之下,把问题追出门道来。听音乐画鸭子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简笔画+关键词的训练等等案例都是取材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在“一点穷追”的科研精神指引下做到了极致。教育科研还贵在诚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学生的每一次激动,变成毕生的喜爱。教育科研更贵在恒心,围绕一个问题,要长期坚持研究,才能使研究更深入,将课题研究做到极致。
反思自己的工作,离教育科研必备的四种能力和习惯相差甚远,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反思不足,提高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素质。并将努力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享受教育的快乐与美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乐土。
三、成功教师必需经历的三种境界
通过谢春风教授《名师诞生十重门》的讲座,我明白了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要达到的三个境界:熟练的劳动者-----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工”“匠”“师”。
作为一名“工”,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教材、教法、表达。这只是最基础的,绝大多数教师在行教两三年之后,就基本达到,如果此时熟悉了内容后便沾沾自喜,懒于专研,职业倦怠感就会随即产生,同样也是社会上对教师的理解程度,多少年了,一本书早都背烂了,有啥教头;这说到底就是一个“工”的级别,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之后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同时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流派了,才算是一名“匠”;而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有一个提高,即创新。有一个从品质——品牌——品味的发展过程,最后才能带着成功感、成就感与社会的认同感回归家庭。
教师区别于其他劳动者除了上诉的共同点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有高尚的人格,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要比普通人的思想觉悟要高,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好下一代。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基于此吧。
其次要有一颗爱心,这颗爱心应该是博大的,要做到一视同仁,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爱,,要经常跟他们沟通、谈心,给他们更多的辅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学生是孩子,有着丰富个性的生命,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是很自然的事情,老师的职责不就是帮助他们成长吗?而我们总是管学生、批评学生、单纯地抓学习,学生就总处于被动的甚至压抑的状态,他们怎么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王君老师《师爱误区》说得非常明白。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从观念上有一些改变,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感受;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注到孩子的身体状态,精神、情感状态而不仅仅是学习状态。做老师的要想到,学校工作无小事,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我们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无意识的动作,都会给孩子以巨大的影响。多给孩子们一些活动,给孩子们搭一些桥,多开阔点视野,视野有多高,心就有多高;不断给孩子们创造一些难忘的时刻,这些难忘的时刻就是让孩子心动的场景,是他们成长的节点。
再者善于思考,善于钻研,从问题入手,从自身问题入手进行反思、进行深度的研究,这是一种自我赋能,理性反思和实践探究相结合是教师科研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教学相长,孜孜不倦,一旦停步,很难再激发动力,一生也就没有大的作为。作为一名教师,有一个从准备期——适应期——胜任期——提升期——创新期的过程,通过师徒关系——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学习实践——引领团队的成长过程,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再则,教育是具有滞后性的,追求显性效果只能属于急功近利,所以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不求学生在短期内有大的提高,而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强的思维力, 强的接受力,强的吸收力,强的整合力.要求有序思维,有序表达,好的课堂不乱,不闹,还学生思维的课堂, 当面立刻组织语言,给充足的发言时间.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心底留下痕迹,难以忘怀,真正吸纳接受,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授之以心初感悟,授之以能学表达,授之以恒贵坚持,授之以友常倾诉,授之以爱伴成长.信任是交流的开始,积累是进步的开始,自信是转变的开始,成功是塑造的开始.所以,教授要授之以渔,注重方法的培养,给予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方法与动力。一堂好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思维品质的提升,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建构性、生成行和多元性。
教育是神圣的――应尊重科学,教育是日常的――应平实有效,教育是有趣的――应丰富多彩。我想这次学习经历必定成为我完成我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引,不时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审视自我,努力具备深度的思考、阳光的心态和操作的策略,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快乐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