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初的心做最永远的事
十天的培训,聆听了十八位教授的精彩的讲座,受益匪浅,他们的讲座,犹如行云流水,自然生成;犹如一杯清茶,甘醇甜美,滋润心田。犹如一副墨画,墨香浓浓,意境幽远。他们的睿智、博学令人折服,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让人钦佩。他们讲座的内容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来自于教学一线。吴亚平教授亲临一线,听课达到2000节,这是不是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点惭愧,我们占有天时地利,可竟是熟视无睹。我们只顾埋头走路,辛勤的像只老黄牛,到头来只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们每天备课,上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特色,有个性。吴亚平,李政涛、金忠明、吴刚平教授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如何备课、上课、我从他们的讲座中提取所需,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出备课、上课一套方案,成为自己以后教学的指导思想,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精彩。不妥之处,还希望大家给与指正。
备课篇
引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
吴亚平教授在备课中强调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形成结构。概括一句话就是“教结构,用结构”教学理念。
备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素:
一、资源开发:要注意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学情资源开发。
二、系统规划:教学目标制定要有层次设计(底线目标,人人完成;高标追求,针对优等生)
教学内容规划要有长城设计 (整体——部分——整体。就是每教一本教材或者一单元,先让学生整体感悟知识的框架结构,然后逐步分化学习各部分知识,最后整体占有形成结构化认识。)
教学内容组织要有结构设计(教结构 用结构,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
三、开放互动:1、开放设计
(1)开放性设计 (设计要有广度和深度)
(2)大问题设计 (设计问题要有挑战性、关联性、递进性)
(3)重心下移设计 (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改变个别学生的“替代”思维;改变学生思维表浅和定势。)
(4)信息回收设计 (注意回收有价值的资源;实现针对性和发展的教学;注意形式有层次的互动。)
2、互动过程:(有向开放;交互反馈; 集聚生成。)
我的思考
1、备课只重视点状的知识点,不重视网状的知识结构。习惯于以一个点备课,割裂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忽略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自然也不会迁移知识。我们往往责怪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会迁移知识,其中自然有学生的因素,但反省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有问题呢,我们是不是给学生理清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不是讲清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吴教授主张教结构,用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网状的知识点。现在思想品德可进入复习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网状的知识点,我对教材四单元10课22节内容进行梳理,并依据课标,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单元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第二单元是师友结伴同行,第三单元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四单元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四单元的内容是以交往为主线连贯的,第一单元1、2课是在家庭中与父母交往,第二单元3、4是在校园中与老师同学交往,第三单元5、6是在社会中与朋友交往,这个交往从国内到国外,从现实到网络。第四单元是交往中应具备的品德:七课讲的是礼貌、礼仪,八课讲的是竞争、合作、九课讲的是宽容、尊重、 平等。十课讲的是诚信。我把这个网状的知识传给学生,学生都露出信服的笑容,我明白他们已经宏观的把握教材的内容。
2、备课只重视课前不重视课后。联系自身实际,这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在上课前,我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目标,精心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反馈题,甚至大家坐在一起进行第二次备课讨论,精益求精。但是课后,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但是却被忽略了。上课的精彩、亮点之处,不足、遗憾之处都是一闪而过,没有留下痕迹,我们一辈子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教师能不能发展,主要看是否反思。吴亚平教授更有新的主张,教师不仅反思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更应该经过反思,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设计教案。以备下一节课或者下一年用,这样我们年年有创新,年年有突破,而不是年复一年的老样子,到最后,我们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吴亚平教授这个主张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它更具有创造性,也会让教学更加的精彩。
3、备课只重视知识点的挖掘,不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开发。备课时,教师对知识点的挖掘是无可挑剔的,本课有几个知识点,那个是重点知识,那个是难点知识,那个学生应该掌握,那个学生应该了解,教师心中是一目了然。可是教师备课时缺乏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思维方法有许多种,如相似法,相反法、类比法、对比法。如果我们在讲解知识点同时交给学生思维方法,让学生这对学生是终身有用的,反省自身,我们仅仅是传授知识点而已,难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有时也不能责怪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也要想想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一届重复一届呢? 上课篇
引言: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需要我们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去拥抱。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黄忠敬教授和李政涛教授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提出一节好课的标准。
黄忠敬教授评价课堂的标准是五度即达成度、清晰度、开放度、参与度、生成度。
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知识、能力、育人)
清晰度——教学环节的清晰度 (学习目标是否清晰,教师是否清晰表达出教学内容)
开放度——教学过程的开放度 (是否以学为主,是否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否有开放问题的设计)
参与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是否全员参与,是否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生成度——教学资源的生程度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课堂,超越课堂;基于学生,超越学生。)
李政涛教授评价课堂的标准是五实、八效。
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扎实——有意义的课(学生走出课堂与走进课堂不一样,知识不一样,技能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一样。)
充实——有效率的课 (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课堂的产出)
丰实——有生成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平实——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公开课很美,但平时不能用,平实的课就是家常课,最养人)
真实——有缺憾的课 (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叶澜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八效即全效、广效、远效、深效、强效、准效、速效、奇效。
①全效——你的教学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只关注少数明星学生?
②广效——要给学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
③深效——体现在深度解读教材、深度解读文本
④远效——方法、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
⑤强效——兴趣和需要
⑥准效——准确解读文本、学生
⑦速效——简约,目标简约,环节简约,方法简约,技术简约 语言简约
⑧奇效——化腐朽为神奇,化矛盾为发展
我的思考:
结合我们课堂的教学的实际,我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课堂上讨论低效。我们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多数的课堂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你是否发现,有的小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小组学生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有的小组干脆是天南海北,高谈阔论,偏离了讨论的主题。而教师呢?一会说,同学们讨论好没有?一会是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最后是因为时间关系,就讨论到这个。这热闹的课堂讨论实质是只作不和,只议不思,只说不听,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没有认真的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2、课堂上没有生长气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无疑应当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也是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引领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带进自己设计的“陷阱”很少有教师来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课堂教学静如止水,顺利成长,这种课称之为滑冰课。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抱住预设不放,二是教师不善于捕捉资源,错失精彩的生成。课堂上,总是有意外发生,我们应该善于捕捉教育资源,推动课堂的生长 。如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问或者回答并非本节课的重点,甚至与本课内容毫无关联,但这一切又都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资源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发展探究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智慧被点燃,情感被激发,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你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的相应的变动。”
3、课堂上没有等待。
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阵地,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乐园,课堂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可是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好像是百米赛跑,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教师就会“一锤定音”;学生还没来得及与文本亲近,就要先入情入境谈学习的感悟。课堂上,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精心预设的脚印一步一步走着,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学是停顿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需要阅读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阅读,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课堂的精彩。
4、课堂上学生没有变化。
李政涛教授在讲座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优质课的比赛中,一个很优秀的语文教师精彩的朗读博得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接下来这个教师表演的很精彩,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所有的教师都认为这个教师应该是特等奖,可他却名落孙山,为什么呢?专家说,他和同学们的表演都很精彩,但学生走进教室和走出教室都没有变化,还是原来的水平,而另外一个教师的课堂也是一次掌声。是在这个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掌声响起来。也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与走出教室反生很大变化,他掌握了朗读的技能。这两次的掌声的意义是不同的,第一个掌声是送给教师的,第二掌声是送给学生的。这个案例让我思考了许多,一是学生的变化不是单指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这才是学生变化的实质。二是教师的精彩就是让学生精彩,而学生的精彩能成就教师的精彩。
素养篇
引言:教师的素养是课堂精彩实施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在不断追求人格的完美中,多读、善思、勤写、勤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炼自己。
华东师大王建军老师在做报告时,让大家看李连杰主演的《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拳大败玄冥二老的片段,其中张三丰说,“无忌,你有九阳神功护体,学什么都特别快”,用这句话演绎教师的基本素养很合适的。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具备三大素养,就是练好自己的九阳神功。
1、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就是教师能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本土的沉淀,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发展客观上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幽默风趣的老师。
2、教育追求
教育追求是我们对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价值取向,他决定着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才能真正把叫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更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地有所追求,最终达到一种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3、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教育智慧植根于一名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根于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植根于一位教师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的形成。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
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心得:用最初的心做最永远的事,不求成功只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