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教师风采 >

滋润心田,守护成长

时间:2023-03-02 16:53来源:济水一中教导处 作者:闫姿伊 点击:

2022年末,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2)——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初中心理健康班”的学习,听了专家们的讲授,让我更加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也让我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总之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倾听与共情,是打开孩子心扉最好的方法

姜金伟教授讲的心理咨询技巧很实用,结合大量实例,视频,使心理倾听和共情更易于理解和操作。在学校中,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做的个体辅导只能叫“咨询”,不能叫“治疗”或者“诊断”。面对学生,要运用好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关注情绪而不是问题,真正做到“共情”。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吐槽,我们经常会说“这算什么、这没什么大不了、你应该、你可以……”迫不及待得想提出自己的建议,急于把对方的问题解决,忽略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没有帮到对方自己处理问题。

安抚情绪是咨询的关键步骤,在工作中要反复练习“共情”,运用内容反应,将对方反映的事件清晰描述出来;运用情感反应,将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表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安抚、命名情绪,能很好帮助对方觉察和接纳情绪。

二、做好心理危机干预,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李晓慧老师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讲座,深度解释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原则,自杀评估干预策略等,和我们一起探讨案例,寻找具体解决突发事件的办法,提升了我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觉察和干预能力。

校园心理危机在我们身边的学生中并不少见,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个问题家庭,但中学生的父母往往过于在意孩子的成绩,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矫情、想太多、逃避学习等,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容易使孩子走极端。所以,家庭教育工作仍需努力,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是非常难的,和父母沟通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父母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孩子正面临的心理危机的危害性。

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要想学生之所想,尽最大能力为危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资源支持,消除他对危机的疑虑,帮助孩子达到心理平衡。

三、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阵地

曹子侠老师的讲座,细致而详实地向我们讲解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和准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个层面的关注点,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通力合作协助家长和青少年学生走出教育困境,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幸福的育人环境。

培育花卉植物需要阳光、水、空气,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力。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提升专业素养:有亲和力、理解力、实践力、表达力,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性到情感,给予家长专业指导。

在工作中,可以多样化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比如线上的群、讲座、公益演讲等,让家长能更方便直观地感受到自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自身认知与行为改变。在跟家长沟通时,做到共情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的判断力和指导力,不能和家长一起一直沉浸在消极情绪当中,要适当跳出来,给家长实际指导,提高自己可信度。

四、站稳课堂,团体辅导为学生赋能

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心理健康观摩课活动,见识了很多老师精彩的心理课,学到了实用的教学设计,受益良多,特别是《我的情绪我做主》这一课,逻辑和思路很清晰,一环扣一环,设计巧妙,细节到位,举例恰当,能贴切学生的年龄段,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学校每周一节的心理课对学生而言能起到很好的心理预防作用,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上好每一节心理课,为学生心理赋能,为学生成长加油!

五、学会自我调适,增强自愈能力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张炳新老师的讲座我非常喜欢,如同醍醐灌顶,为我们老师打了一剂强心针。老师在生活中容易把家当成“负面情绪垃圾桶”,存在过多说教,自以为意识层面能“以理服人”。

但是,家是讲爱的地方,在家是父母不是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心理焦虑转移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好老师,不一定是好父母。我们要学会自我调适与管理:

1.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养育。2.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3.有合理的期待值。4.正确的儿童观和成才观。

培训虽然结束,学习永不止步,在一次次学习中,感受自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反思进步,让心灵之花开在学生心间。

 

 

(责任编辑:谢毓坤)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