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教师风采 >

后进生的管理艺术

时间:2022-04-19 11:09来源:济水一中教导处 作者:张佩 点击:

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其实,我的内心很忐忑,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化学教师,如果说准备一节公开课,无论什么课型,我还是有底气的,自问能把握重难点,能设计出新思路,但,学生管理方面,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自我感觉底气不足,能力有限。所以,今天我是被赶鸭子上架了,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点滴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请大家先看几个化学问题(见图片)。你还记得标准答案吗?你猜,我班的学生怎么回答的?化学上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类型,要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的观念。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尝试把化学学科中的后进生也进行了分类。

一是智力因素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其智力发展弱于其他同龄人。在学习上感到吃力或明显赶不上。尽管学习态度也还算端正,但多次努力而成绩却不见起色后,仅有的学习信心最终彻底丧失。因此,这类后进生的最大特点普遍存在学习上的自卑感。

二是行为习惯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行为习惯差,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在班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由于心有旁骛,精力不能集中,其成为后进生是必然。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主观愿望上的自觉和实际行为上的放任的矛盾心理。

三是思想品德后进生。这类学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产生兴趣错位,游戏、上网甚至惹是生非是其乐事。这类后进生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与攻击性,是后进生中最让人头疼的群体。

了解后进生的类型,合理分类,如何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管理呢?

一、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德国化学家,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于191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但,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此后,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天才”一下子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但发掘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先后也各不相同。成功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非常诚恳地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所以,老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多种智力因素不同程度的组合,评价学生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发挥其聪明的问题。学生个个都是瓦拉赫,只不过有的已经找到了自己智能的最佳点,有的还没有找到罢了。优等生只是学习上的优等生,并不意味着他在哪方面都是优秀的;而后进生也只是在学习上有困难,只是还没有开发出他的潜能而已。因此,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后进生,要把后进生当成后劲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并指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潜力,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二、表扬激励“后劲生”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怎么用表扬的方法,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呢?

1.奖励性表扬。对学生来讲,物质奖励,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初中生也还是孩子,一颗巧克力糖果,一个作业本,都会引发同伴的羡慕。同伴羡慕眼神下的那颗糖,无比甜美;同伴羡慕眼神下读的那个作业本,是世间少有的漂亮作业本。吃的、用的、读的,都可以作为表扬中的奖励,奖励“特权”,也可以。只要留心、留意,新的奖励内容、项目,会不断冒出来。物质奖励不是目的,目的是背后的肯定。

2.制造型表扬。尤其适用于智力因素后进生,想办法表扬,想办法制造表扬的机会。和孩子沟通,一方面私下指定下节课的提问内容,孩子提前学习,上课回答一气呵成,赢得同学的掌声;另一方面,约定随堂问题,有把握时学生积极举手,我假装随机提问,获得同学的赞赏。也许你会说,这就是作弊,中考不就原形毕露了?但,我觉得,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3.逆袭性表扬。明明要批评,却得到了表扬;明明有嘲笑,却得到了尊重。比如,化学课上背记化学方程式,晚上回家默写,自己对改,结果第二天检查,发现李同学错的一塌糊涂,我不由得一番批评,李同学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几个同学发出不怀好意嘲笑的声音,甚至有同学大声说自作自受。这时候,我不再批评,和大家交流:“一般人眼里,这叫自作自受,而我最看重、最欣赏的,正是李同学的自作自受。他的自作自受里,有着可贵的诚实,对自己的高度负责。”这回,轮到大家对李同学刮目相看了。 “承认自己没有背,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这才是真实的李同学、诚实的李同学。” “今天回家,你一定会好好背!认真默写!”

4.书面型表扬。用热情的具有鼓舞性的话来表扬学生,这是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式。这种表扬具有直接性。尤其是对性格外向的学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对于一些内心有结的学生,语言式的表扬不一定能触及他们内心的深处,所以我采取了小纸条上或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点评,试着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足够重视,使他们的自尊心加强。

我这个人,冷峻多于热情,挑刺多于欣赏,批判多于赞美,这不是个好的思维方式。开设“表扬”,也是以表扬学生,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送给孩子最好的“长生不老药”,叫“赞美别人”。一个人学会了真诚地“赞美别人”,他的生活一定快乐多,烦恼少。你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得到的影响就是“批评”;你经常耐心、包容学生,夸赞学生,其实,这已经是一种最优秀的教育了。要知道,表扬,幸福的不只是学生,也幸福我自己。

三、允许不断反复,暂时降低要求

不少老师,见不得后进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他们往往这样批评:“你不是说要改正吗?怎么今天又犯了?你写的检讨还在我这儿呢!”我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但是三十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其实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仔细想想,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是什么?是不犯错误吗?不是,优秀学生也犯错误呢!但优秀学生是偶尔犯错误,后进生是经常犯错误。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以,反复应该是后进生的重要特点之一。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做教师的就会理解甚至允许其反复。这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有了这份宽容和期待,我们便会多一份从容与平和,面对后进生我们的眼光会柔和许多,这柔和的眼光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信任,进而在心里接受而不是排斥老师的帮助。

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从来不要求学生绝对不许犯同样的错误一一连大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是尽最希望学生犯错误的周期长一些,而目越来越长,最后渐渐克服某些坏习惯。

暂时降低要求,指的是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那么高。如果要求后进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会丧失信心的。相反,适当降低要求,给他们一个“过渡期”,他就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等到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牢记陶先生的话,并让它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生根发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后进生的特点是自卑,教师要要尊重、信任、理解后进生,把他们当作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性的个体,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拉一把,在学生停滞不前时推一把,让后进生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到真诚的爱,从而鼓足勇气,奋发努力。

从我们化学角度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世间外物因变化而美丽精彩。在我们的班级里,后进生在不断地变化,后进生更会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化。

 

 

(责任编辑:谢毓坤)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