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的标准有很多,设计一节好课又涉及方方面面,时间有限,下面我就结合我平常的教学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一节好课的引入应该令人印象深刻。
导入是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把握教学重点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在传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通过建立与教学有关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新知准备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而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好书的内容提要。能起到新颖注意带入情景振奋精神的作用,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我采用谜语导入,济源有个老汉,肩上挑着个担,为人很公平,偏心的事从不干。猜谜语的形式一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七嘴八舌中答案出来了,是天平。天平就是本节课的主角。天平作用是什么,称质量的,对今天的课就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关。这样的设计,简单自然而又趣味满满,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又注重了上下知识的衔接,顺理成章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一课中,我采用歌曲《深呼吸》导入,深呼吸闭上你的眼睛,全世界有最清新的氧气……气氛轻松愉悦,歌词又联系本课内容,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
在《氧气》一课中,我采用中央二台《是真的吗》的问题引入,有网友说能将铁丝点燃,还能火星四射,是真的吗?学生一下子兴致来了,对本节课的内容翘首以盼,充满期待。
其次一节好课应该有一条主线引领,沿着主线进行新课,课堂显得流畅又自然。有时候主线是一个情景,发散联系,贯穿整节课;有时候主线就是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环环相扣,贯穿始终。
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课中,我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比如:前面我们学习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谁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该变化是什么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物质种类已经发生改变,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呢?其他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也相等呢?实验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那是不是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了呢?如果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宏观问题解决后微观再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启新课,进行探究,总结定律,揭示守恒原因,可谓水到渠成。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中,我用奥运火炬为主线,贯穿全节内容。首先是激发兴趣,问题引入,我国08年奥运会时传递的祥云火炬,你知道是用哪种金属制得的吗?学生猜想后给出答案,铝合金。我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运动员手持火炬进行传递,铝合金必须具备什么物理性质呢?学生不难答出:轻,也就是密度小。这样就得出了铝的物理性质。接着问:那么为什么不用铁呢?除了密度小,还有别的原因吗?对铁易很生锈,也就是铝不会生锈,从而得出铝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也就是铝的第一条化学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将铝和氧气反应和前边学过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比总结,得出金属的第一条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抛出下一个问题,你知道火炬为什么叫祥云吗?对火炬上有云一样的花纹,那你知道祥云图案是如何做出的吗?引导学生学习制作过程,从而提炼出铝的第二条化学性质,铝能与盐酸反应。我又顺势提出下一个问题,能与氧气反应的镁、铁、铜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金属的第二条化学性质。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中,我用一瓶汽水作为线索,引领整节课。上课时振荡一瓶汽水,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少许汽水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紫色变红色,和其他实验对比证明汽水中有酸性物质,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汽水又可称作碳酸性饮料。将汽水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熟悉又自然,很容易接受。
再次,一节好课必须让学生活起来。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探究过程。除了必要的提问、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外,我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在学习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时,抽象乏味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就设计了如下活动,比如:让学生画原子和分子模型,表演原子和分子,并采用小剧场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化学变化的实质。让学生通过有趣直观的活动化难为易,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好课学生是难以忘怀的,并激励学生产生兴趣,对科学知识执着追求。成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法的完美统一,不管是设计还是实施,都需要我们下足功夫,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最后用设计好课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结束今天的发言。
(责任编辑:谢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