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复习课,大家很容易想到这样几个字:读、背、默、练、考、纠、议。因此,上复习课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课堂形式单一、方法机械而导致课上得随意、盲目、低效、甚至疲惫。而这与很多教师对复习课的认识和定位不准很有关系。
首先,复习,不能只是新授课的重复,也不是把之前学过的内容全部串讲;其次,复习,不能只对学生放羊式完全放手,放牧式被动看管;所以,复习,需要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再认识、对学科的知识体系重新再建构,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的关键时期。
复习课怎样上才能有序、紧张、高效呢?下面谈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复习课场面一:随意多,规范少
很多教师在上复习课时,都没有了新授课时的必要流程:比如:上课前的问候语,讲课中的导入语、提示语、过渡语、必要的板书等都被简略或省略了,在授课内容方面有时也是随意性强、逻辑性不强、贪(量)多图(痛)快,目标不明确效果不考虑。一节课下来,看到最多的景象都是老师“认真卖力地讲”——因为老师觉得学生都需要,学生“心不在焉地听”——因为学生找不到老师讲得新鲜点,结果下次依然是“我行我素地错”。老师、学生最终都苦不堪言。【这些问题在新授课是不容易看到的】
个人建议:
对教师:课堂流程要完整、要规范,课前准备要充分、要细致。
对学生:【引导、指导】学习目标具体明确,针对练习及时反馈。
二、复习课场面二:重复多,重建少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特别是那些不是老师还觉得很懂教育的人)都觉得复习就是重复、不断重复、多次重复,但其实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复习真得不是这样。真正的复习,是在学习了一定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基本能力后进行多角度知识重构、多层次能力提高、全方位素养提升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阶段。复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构建出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复习时,教师不能只是把书上的知识点挖成空让学生背默,更应该做的是先引领、后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如何从知识的联系、知识的运用、思路的总结、方法的归纳、思想的形成方面真正学会知识、增长本领。因此,在复习阶段,要少重复、多重建,少念经、多悟道。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具备了某一阶段需要达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专业素养,为其后续学习奠定更好的能力基础,而非简单的知识基础,能力的获得永远比知识记忆更重要。
个人建议:
对教师:对照课标、钻研教材、潜入题海、丰富头脑,吃透本学科知识的前世今生和千变万化。【读点学科历史】
对学生:【引导、指导】学会学、学会用、学会融、学会变。
三、复习课场面三:训练多,反思少
正常情况下,复习阶段的训练一定会比新课阶段多。适度的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多练手熟记答案的话,那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能力逐渐下降。但真正的考试,都不会原题再现,一定都是知识的再运用、能力的再考查。当然,也有老师这样想,那做多了自然就会有能力了。其实,完全靠学生自己在训练中得到的能力都缺乏后续力量。特别是现阶段的初中学生,他们做题的目的很多只有一个——完成作业。所以,如果教师也不给学生总结反思的机会的话,那他们的学习很多都是在低水准运行——只做不想,只写不思,越做问题越多,越做情绪越坏。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变换、迁移这个由量变到质变、从低位到高阶的关键过程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一类一类地分析、引导、指导、点拨才能渐次形成。
个人建议:
对教师:要善于分类思考,要擅长归纳总结,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对学生:【引导、指导】学会运用不同的学科思想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科问题
四、复习课场面四:批评多,表扬少
教育是一个容错纠错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在复习课上,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与教师在教学细节方面的缺失有一定关系。当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学生的错误更容易被放大,同时学生的成功面可能会被完全忽略。所以,复习时间越长,学生对自己自信心会普遍下降。
但不同学生真正错误的原因真得不尽相同,一味地批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
个人建议:
对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症结,随时做出建设性指导。
对学生:【引导、指导】积极参与课堂,及时得到帮助。
好的复习课就如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复习课真得不好上,但复习真得能上好那是真得好!有新意、有建构、有方法、有思想应该是对一节课好的基本评价吧,而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谢毓坤)